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综合运输通道内干线公路设施配置研究
论文题名: 综合运输通道内干线公路设施配置研究
关键词: 综合运输通道;干线公路设施;资源配置;评价体系
摘要: 伴随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和便利性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向城市群这种协同形态发展演进,干线公路网络面临新的挑战,其设施要求和服务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公路已经从单一的服务主体,不断融入铁路、航空、水运等设施网络中,在城市群内以综合运输通道的形式向经济社会服务。综合运输通道内干线公路如何发展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论文以城市群综合运输通道内的干线公路为研究对象,研究新形势下干线公路设施配置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析综合运输通道的特征、发展机理,研究干线公路设施功能、等级、结构配置与综合运输通道之间的作用关系。从“交通、产业、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角度,将物理学上的“势能”概念延伸为“经济势能”,用来描述城市群内各结点产业、空间的差异是驱动城市间客货流动的动力,以此表征交通需求的生成机理,并建立经济势能的计量分析模型。通道系统中的经济势能不仅单方向作用于供需关系的此消彼长,交通供需之间以经济势能为媒介存在“双向”演进过程,论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纳入经济势能计量分析模型,建立了供需双向平衡下的交通需求分析模型,研究并建立了基于平衡需求机理的设施供给规模的测算方法,通过海南省东部沿海运输通道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次,在综合运输通道内设施配置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两阶段”的公路设施结构配置决策模型用以解决设施结构优化问题,第一阶段建立了基于广义费用的“方式-路径”分担模型,实现各运输方式间比例分担,从定量角度分析通道内公路设施的供需是否匹配;第二阶段针对不同功能特征的公路,建立通道内设施方案的比选平台,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案的公路设施进行比选与优化辅助决策,最终实现整个通道综合效益的优选。
  再次,从城市结点的干线公路过境衔接布局和综合综合枢纽干线公路集疏运体系布局两个角度探讨综合运输通道内干线公路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分析通道内干线公路与城镇结点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干线公路与城镇结点衔接的具体要求,研究干线公路通过互通立交和城市道路建立同城镇结点衔接的技术手段,并以干线公路与无锡市的衔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梳理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与功能,分析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网络的系统组成和特征,以层次划分法研究枢纽的辐射范围,根据不同层次内的集疏运需求提出了相对应的衔接规划要求,明确干线公路对枢纽集疏运网络支撑的重要性,将问题抽象为支撑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网络的干线公路路网规划问题并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以遗传算法求解。
  最后,基于“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理论,对综合运输通道公路设施配置评价的内涵进行界定,总结评价的目的和指标选取原则,从经济适应性、发展能力、生态可持续三个方面,提出每个指标的内涵及量化标准,构建综合运输通道公路设施配置综合评价体系。
作者: 姚栋强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过秀成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