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汽车前地板塑性成形缺陷控制及回弹补偿研究
论文题名: 汽车前地板塑性成形缺陷控制及回弹补偿研究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塑性成形;缺陷控制;回弹补偿
摘要: 生产高品质的汽车覆盖件已成为板料冷冲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提高汽车覆盖件的制造精度,需要解决冲压制件的各类质量缺陷。本文以汽车前地板零件为对象,围绕板料冲压成形缺陷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运用有限元“一步法”建模分析汽车前地板的可成形性分析,基于可成形性的分析数据,预测了拉深制件缺陷的形式和分布状态,籍此设计了压料面和拉深筋布局,构建了有限元拉深模型,模拟拉深成形工序的缺陷产生过程及缺陷数据。经过工艺参数分类调整和反复模拟,获得了合格试制产品。
  课题运用板料冲压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分析缺陷类型和部位,制定了不同的控制方案,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依据局部缺陷的分布和前地板零件结构特征,将前地板分为四个缺陷控制区域。设计了不等间隙的压边圈,有效地解决了零件侧面边缘区域(区域C)的塑形变形程度不均匀缺陷,使制件边缘经过修边后的最大回弹量低于标准值。使用了圆包式工艺补充面的设计方案,消除了前地板尾部(区域 B)的起皱失稳,并使该区域整体回弹程度降低了62%。对前地板头部(区域 A)进行了型面回弹补偿,经迭代求解确定了型面不同位置的合理补偿量,最终将该区域的回弹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针对 U形槽中心位置塑性拉伸程度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两种型面造型方案,即型面过渡方案和型面强压处理方案。经过对比模拟结果,发现型面过渡方案对拉深程度不足的缺陷的控制效果较好,但易在第二步拉深中出现制件表面缺陷,而强压处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后续拉深的表面缺陷,最终将两种型面造型方案结合运用,解决了U型槽部位塑性变形不充分的缺陷。
作者: 田植诚
专业: 材料工程
导师: 王成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