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船舶舷侧新型耐撞结构研究
论文题名: 船舶舷侧新型耐撞结构研究
关键词: 船舶舷侧;耐撞结构;仿真分析;力学性能
摘要: 随着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洋平台数量不断增多,海上船舶与船舶、船舶与平台碰撞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并引发环境污染,特别是油船和化学品船在事故中的液货泄漏,往往酿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船舶结构的耐撞性能具有安全上、环境上、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本文先对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力学拉压性能实验并对钢板和钢-聚氨酯层合板进行了冲击实物实验;再从结构刚度角度出发,设计波纹纵绗型双壳舷侧结构、SPS外板双壳舷侧结构和SPS-波纹纵桁型双壳舷侧结构,并基于数值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对该新型船舶舷侧结构进行耐撞性研究,对传统舷侧结构、SPS外板舷侧结构、波纹纵绗型舷侧结构、SPS-波纹纵绗型舷侧结构进行碰撞仿真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实验,熟悉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以质量等效原则制作钢板和SPS复合夹层板实验试样,并对其进行铅球自由落体冲击实验,综合对比钢板和SPS复合夹层板的耐撞性能。
  (2)以调整结构刚度分布为思路,本文设计波纹纵绗型舷侧结构,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所设计结构用波纹型纵绗替代传统的平面纵绗,以此降低双壳船舶内外舷侧板之间结构沿垂直于舷侧板方向的刚度,以期能够增加外板变形范围、减小外板局部膜拉伸吸能在结构总吸能中比重。
  (3)本文以质量等效为原则,对传统舷侧结构外板进行 SPS复合夹层板替换,并对舷侧三个特征碰撞位置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船舶发生碰撞时,舷侧外板吸能占结构总吸能比重很大,因此需要增加结构外板刚度以提高舷侧外板吸能能力,进而提高船舶舷侧耐撞性能。
  (4)文中以调整结构刚度分布为思路,在波纹纵绗型舷侧结构的基础上,将舷侧外板替换为具有相对更大刚度和更小质量的钢-聚氨酯复合夹层板,并对该新型结构和传统结构进行了碰撞数值仿真模拟分析。该设计其实使舷侧结构的刚度沿舷侧向外部转移。
作者: 黄毅铭
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导师: 王林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