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课题分为三个专题,重点研究隧道、路基和边坡的抗震技术,各个专题的重点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和措施如下:
专题一:龙门山地震带高速公路隧道抗震技术研究
1、龙门山地震带山岭隧道震害特征及模式研究
(1)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结构类型山岭隧道的主要震害特征与破坏模式;
(2)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山岭隧道震害破坏机理与影响因素。
2、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地震及场地地震动参数研究
(1)采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微观测试以及地应力和地形变分析,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特征及断裂发震机制及模式;
(2)通过收集资料和复核计算,进一步评价广甘路地震危险性及隧道场地地震动参数。
3、广甘路山岭隧道地震动力作用机制及地震动力效应研究
(1)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行为物理模拟
(2)山岭隧道地震动力作用机制数值仿真
(3)广甘路隧道地震动力破坏模式和控制因素
4、强震区山岭隧道抗震减震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1) 山岭隧道的抗震设计状态
(2) 山岭隧道的抗震减震理论和方法
(3) 山岭隧道的抗减震技术体系
(4) 广甘路隧道抗减震设防模式与措施
专题二:山区道路路基结构地震响应行为与抗震设计技术研究
1、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结构地震主要工程问题和病害特征
(1)不同自然条件和工程条件下既有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结构地震的主要病害
(2)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地震病害的成因机理与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现场调研、理论分析
2、地震荷载作用下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结构的破坏模式
(1)地震荷载的特点
(2)地震荷载作用下道路路基的变形特征
(3)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的地震动力破坏模式和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理论分析、振动台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
3、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参数
(1)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的抗震设计状态
(2)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的抗震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
(3)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的抗震设计指标体系和标准
解决措施:地震动力理论分析、计算与总结
4、高烈度震区道路路基抗震设计技术经济评价
解决措施:理论分析与计算
专题三:强震区公路路堑边坡地震动力效应及处置技术研究
1、强震区公路边坡震害调查、评价方法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1) 强震区公路边坡不同震害类型调查
(2) 强震区公路边坡典型震害变形破坏模式
(3) 强震区公路边坡典型震害评价方法体系
解决措施: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模糊综合评判
2、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及边坡工程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1) 边坡岩土体的动力参数研究
(2) 边坡岩土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3) 边坡支挡结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解决措施:现场取样、岩土力学动力参数试验、数值模拟、振动台物理模拟等
3、震后高位崩滑灾害和震裂山体失稳机理、风险评价及处置研究;
(1) 震后高位崩滑灾害失稳机理研究
(2) 震后高位崩滑灾害风险评价
(3) 震后高位崩滑灾害处置对策研究
(4) 震裂山体风险评估
(5) 震裂山体处置对策研究
解决措施: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概率分析、风险指标判识、风险计算、设计方案论证与确定。
4、强震区公路边坡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1) 强震条件下锚杆、锚索抗震加固机理及工程效应研究
(2) 强震条件下抗滑桩加固机理及工程效应研究
(3) 强震区公路边坡抗震加固模式及技术指南研究
解决措施:数值仿真模拟、岩土工程理论分析、技术总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