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Q2原状黄土本构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题名: Q2原状黄土本构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隧道工程;Q2原状黄土;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围岩损伤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国防建设工程中往往涉及到黄土工程问题。而黄土是一种具有独特工程性质的特殊性土,从岩土工程意义来说,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黄土的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导致在黄土地区修建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黄土力学理论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Q2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和浅埋黄土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围岩损伤局部化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①从山西离石连拱隧道处取得Q2原状黄土土样,通过试验测试获得Q2原状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主要包括非饱和Q2原状黄土物理性质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等压试验和等P试验。获得了Q2原状黄土的剪应力q与剪应变 se的关系、体应变 ve与剪应变 se的关系,进而拟合得到弹性常数、强度参数及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随围压的变化规律等。
  ②根据 Q2原状黄土的试验结果,对弹塑性变形进行分离,作出流线图和势线图,并假定塑性流动符合相关联流动法则,选用塑性功函数为硬化、软化函数,建立了应变空间的Q2原状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③在应变空间的Q2原状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把土体在应力作用下的总变形分解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损伤不可逆变形。假定塑性变形和损伤不可逆变形耦合,并服从伊留辛公设,确定出以广义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加载函数和以损伤能量密度为参数的损伤屈服面函数,推导出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应变空间的Q2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④根据FLAC3D的塑性流动法则并对其进行修正,推导出Q2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FLAC3D的格式。再利用FLAC3D的二次开发功能,用C++程序编制了用户自定义本构模型,与FLAC3D自带的本构模型分别对试件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用户自定义本构模型更能准确反映Q2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
  ⑤定义了围岩损伤度 SRDD概念和推导其计算公式,并用FLAC3D的FISH语言编制围岩损伤局部化后处理模块,通过实例模拟,得出该围岩损伤度后处理模块能较好的反映黄土隧道动态施工围岩损伤局部化分布和演化情况。
  ⑥以离石黄土连拱隧道为依托工程,对离石黄土连拱隧道的两种施工方案开挖过程分别进行损伤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损伤局部化分布情况和损伤演化规律,选出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与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信性。
  ⑦通过分析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和判别方法,结合Q2黄土隧道动态施工围岩损伤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以及隧道新奥法监测,建立了一套简易的适用于Q2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方法,为Q2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提供参考。
作者: 钟祖良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刘新荣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