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道路边坡绿化草种及土壤基质筛选
论文题名: 黄土高原道路边坡绿化草种及土壤基质筛选
关键词: 道路边坡绿化;草种类型;发芽率;土壤基质;黄土高原地区
摘要: 植被恢复对于提高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减少其侵蚀有着重要的作用,边坡喷播草种技术是有效的植被恢复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喷播过程中,应该主要以本地种子为主,这不仅是因为外来物种获取较为困难,而且可以避免播种单一绿化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本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常见的6种优质草种,进行混播试验,另外土壤基质中加入本地所产的玉米、小麦秸秆所制成的纤维材料。其目的在于:
  1)研究不同草种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发芽率及生长状况;
  2)根据不同混播草种类型的表现情况确定适应本土化的草种配置;
  3)利用加入的纤维基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肥力的作用;
  4)研究本地化的纤维基质如何替代原有的纤维基质,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论文主体分为5章。第一章为引言,第2-5章为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为试验设计与概况,主要阐述本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与内容;第3章以试验的结果与分析为重点,分别对供试草种的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土壤基质纤维的影响程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利用EXCEL、SPSS、VISIO等软件,整理并分析数据;第4章为结论,其中主要归纳了试验中得出的几点结果,比较几种草种配置在不同生长情况下与土壤基质纤维之间的关系等,以及土壤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第5章是讨论与展望,提出了一些试验方面的改进措施,另外,对今后的试验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高羊茅、无芒雀麦两种禾本科植物及苜蓿、白三叶、草木樨、沙打旺,四种豆科植物进行抗逆性和适应性比较,从而初步选出了适宜于黄土高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植物。在初始发芽实验中,10d时统计的发芽率表现为禾本科Ⅱ(无芒雀麦)的发芽率最高,豆科的发芽率表现为豆科Ⅰ(苜蓿、白三叶)的发芽率最高,20 d时,不同禾本科组合种子的发芽率间的差异基本不显著,而豆科Ⅰ的发芽率仍最高。
  2)纤维种类对三组禾本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现在起初的发芽时间,木纤维和稻纤维的基质中种子发芽较早,而纤维种类对最终的发芽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从禾本科的发芽率考虑,本地区玉米纤维和麦纤维是可以替代木纤维和稻纤维。而在质量分数为1%和3%时,四种纤维对豆科的发芽率的影响基本不显著,但纤维质量为6%时,木纤维中的发芽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另外三种纤维,而其它三种纤维中发芽率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可以推断出,纤维质量较低的情况下,玉米纤维和麦纤维可以替代木纤维和稻纤维,在较高的情况下木纤维为最佳。
  3)增加纤维质量后,土壤分形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于空白土壤,这种现象可能是纤维秸秆的不同理化性质造成的,由于试验期限较短,秸秆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腐殖质,存留于土壤里,或者进行试验中过筛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但因为木纤维和水稻纤维本身纤维强度较低,切割时比较细分,所以土壤分形维数下降的趋势不明显。
作者: 郭陆
专业: 自然地理学
导师: 李洪建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西大学
学位年度: 2009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