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强夯加固地基技术研究
论文题名: 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强夯加固地基技术研究
关键词: 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强夯技术;工艺参数;地基加固;地下水位
摘要: 黄河冲(淤)积平原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土质多为粉土、粉质粘土及粘土互层。相关研究表明,若不进行合理的地基加固,桥涵构造物台背将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行车安全。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加固技术,但其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工程控制指标因地基土质、地下水位以及上部结构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因此,研究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强夯加固地基技术,可为该区域及其他类似地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提供指导,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选择济乐高速公路典型地基,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强夯加固地基的合理工艺参数,完善相关地基加固设计并指导施工。运用FORTRAN语言编制程序计算试验段地基沉降量,采用FLAC3D软件进行天然地基沉降的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沉降值进行比较以分析强夯减小地基沉降的效果。通过现场检测(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数据,进一步评价强夯的加固效果。运用FLAC3D分析地下水位对粉土地基强夯的影响并提出夯击能与临界水位高度的关系式,同时也研究了含水量对粘土地基强夯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相应的处置措置。
   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四标、九标试验段在1500kN·m夯击能作用下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分别在6m、6.5m左右,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系数α分别为0.155、0.168。两试验段1500kN·m夯击能作用下的径向影响距离可达6m,径向有效加固距离在2~4m之间。试验地基条件下,单点夯对相邻夯点处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很小,故相邻夯点可以连续夯击,而不必间隔跳夯。连续进行单点夯击时,表层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要大于深层土,地下水位越高,液化可能性越大。为了避免强夯引起地基土液化,保证加固效果,强夯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检测地下水位情况。一般来说,在地下水范围内,埋深越小,超孔隙水压力增长量越大,消散越慢;埋深越大,超孔隙水压力增长量越小,消散越快。两个试验段第1遍以及第2遍点夯后24小时超孔隙水压力基本完全消散,夯后48小时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建议类似条件的地基强夯间歇时间调整为48小时。沉降分析表明,试验段地基经强夯加固后,地表总体沉降量占地基总沉降的40%以上,剩余沉降量显著降低。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可知,强夯地基沉降量明显小于天然地基,说明通过强夯加固能够显著减小工后沉降,缩短路基放置时间。现场静力触探和标贯试验表明,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地基承载力明显增强,强夯加固效果明显。对于粉土地基,地下水位越高,强夯时液化可能性越大,发生液化的范围也越大。随着夯击能的增大,临界水位高度也会增大,幂函数y=0.449×0.280能准确反映出两者的相关关系。粘土地基含水量过高,强夯时会形成橡皮土。为保证强夯加固效果,可通过井点降水、强夯置换、灰土处置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及时回填夯坑避免夯坑积水。
作者: 姚凯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姚占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东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