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执法环境危险性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论文题名: 道路交通执法环境危险性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关键词: 道路交通;执法环境;应激模式;模糊评价;神经网络
摘要: 道路交通执法是国家有关道路、交通及运输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道路交通执法人员是保证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正常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利益、稳定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国家路产权利的实施者。道路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一线执法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承受着工作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研究执法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执法人员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对保护道路交通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的安全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济南市的道路交通执法人员为主要研究样本,围绕执法人员的工作执法环境展开分析,建立环境评价模型,研究执法人员心理状态和应激模式,旨在揭示执法环境的危险性和执法人员遭遇伤害的倾向性规律,为执法人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宏观环境危险性模糊评价研究。将高速交警、地方交警、公路路政、交通监察四类道路交通执法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道路交通执法的新环境,并对执法环境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分类。研究高速公路误伤事故和二次事故产生的机理,提出被动预防-主动避险的理论。分别对四类执法主体的宏观环境进行深入挖掘,确定不同执法主体的工作环境中的关键危险因素,并利用模糊理论构建宏观环境评判集,最终对宏观环境危险性进行模糊评价,为危险事件和事故的预防、合理分配警力资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微环境危险性评价与预测研究。对执法人员的微环境进行定义,并设计微环境取样问卷,对执法人员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人际环境进行取样调查,通过道路交通执法人员的微环境状况与一般群体样本的拟合研究,反映出微环境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工作安全性微环境因素集合,辨识和提炼关键因素,构建神经网络,建立微环境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模型。
  执法心理与环境相关性及应激模式研究。引入环境对心理作用的正增益、负增益和零增益概念,从而探究宏观环境和微环境对心理影响的各种模式。研究执法人员对自然灾害、误伤事故和故意伤害信息处理的逻辑结构和物理流程,构建的应激反应模型,建立执法人员处置各种危险事件的可信度模型。深入研究执法人员遭遇危险事件在执法主体之间、执法年数区段之间的倾向性,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对执法人员工作工程危险程度的全面把握。
  执法安全主动预防技术研究。研究高速公路误伤事故和二次事故产生的机理,在被动预防-主动避险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激光测距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激光寻迹技术,设计自行式主动预警装置,实现自动行进、被动警示和主动预警的功能,为预防高速公路误伤事故、降低二次事故损失提供硬件支持。设计开发倾向性测试软件,具有倾向性测试、宏观环境和微环境模糊评价的功能,从而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实现倾向性测试无纸化、危险性评价实时化、安全管理数字化,为执法人员保障工作安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软件支持。
作者: 张萌
专业: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导师: 魏朗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