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形成、传播规律及消散控制策略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形成、传播规律及消散控制策略研究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消散控制
摘要: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为了缓解和预防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陆续进行快速路网的设计、规划、修建及运营。然而,快速路系统应当具备的通畅、快速、舒适的优点正在消失,交通拥堵时有发生,特别是机动车高峰期处处可见,快速路系统交通流濒临全面饱和的状态,由此不仅导致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往往伴随难以量化的间接损失包括环境恶化、能源浪费、交通安全等。研究城市快速路系统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准确模拟和解释快速路系统拥堵现象的形成及传播过程,预防和解决其拥堵问题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因此,揭示城市快速路拥堵机理,研究城市快速路系统的消散控制策略和方法,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本论文利用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和动态随机交通流分配理论研究了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并探讨其消散控制策略。具体来说,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拟合交通参数。从快速路系统特点及其双重交通特征方面总结分析,在交通流基本图理论及三相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并拟合出基本交通参数,为建立仿真环境研究城市快速路拥堵问题奠定基础。
  (2)提出考虑迟滞现象的可变元胞传输模型。在Daganzo元胞传输模型中,引入元胞的交通流密度和元胞的长度两个参数描述元胞状态,克服了元胞长度必须相等的局限性,建立了可变元胞传输模型(VCTM),对基本段、合流段和分流段三种不同元胞连接方式建立了元胞交通流传输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将考虑迟滞现象的流量-密度关系取代模型的简单线性流量-密度关系,进一步扩展了模型的适用性,提出考虑迟滞现象的可变元胞传输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城市快速路系统的交通流理论分析工具。在分析几种常见的交通拥堵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的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算例分析表明,本文考虑迟滞现象的VCTM模型可以基本准确的模拟城市快速路系统的交通流动态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机理提供模型基础。
  (3)利用改进型CTM模型研究了城市快速路路段突发事件下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及消散策略。针对城市快速路中突发交通事件引起通行能力下降这一典型的交通现象,在改进VCTM模型和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定量分析了道路的交通需求、通行能力受突发交通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事件的延迟时间等因素对交通拥堵形成和传播规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上述几种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交通恢复时间与事件延迟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城市快速路无进出口匝道基本路段制定合理的拥堵消散控制策略。
  (4)利用改进型CTM模型研究了城市快速路路段匝道控制下拥堵传播规律及消散控制策略。针对城市快速路典型路段上匝道间距、匝道布局及控制方法对城市快速路拥堵传播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CTM算例模型,按照不同的匝道情况,将城市快速路分为不同的匝道间距、不同的匝道布局、匝道口处有无控制三类情形,对城市快速路拥堵传播规律和消散控制策略进行定量分析。
  (5)动态交通流分配及快速路网络拥堵传播规律。本章旨在运用动态交通流分配技术对快速路路网拥堵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首先结合静态交通流理论基本概念,指出本文中的动态交通分配思想是在动态用户最优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对比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和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得出研究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分析城市交通拥挤的特性和机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准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和改进型CTM模型,设计适合突发事件下的网络动态交通分配方法。结合仿真算例,针对突发交通事件下造成拥堵的形成及消散的过程中阻抗的变化导致整个路网交通流配流结果的变化进行仿真研究,从而实现动态交通流分配过程,并基于此探讨了城市快速路网络拥堵传播规律。
  最后,论文就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作者: 杨泳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严余松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