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城市下垫面雨水入渗性能的研究
论文题名: 关中地区城市下垫面雨水入渗性能的研究
关键词: 城市下垫面;湿陷性黄土;降雨入渗;下凹式绿地;黄土路基破坏;低影响开发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城市硬化地面增加,降雨径流下渗量减小,城市出现一系列洪涝灾害问题。关中地区位于我国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城市下垫面受到降雨入渗时会遇到湿陷变形的问题。因此,结合关中地区城市下垫面入渗规律解决城市降雨入渗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国外学者提出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poment,LID)这一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降雨入渗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LID成功实施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目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LID建设无先例可循。本文通过雨水下渗试验和变水头入渗试验研究下凹式绿地技术,分析下凹式绿地对提高降雨入渗量、减小城市洪涝灾害的作用。同时,在增加降雨入渗量条件下,计算降雨对城市绿地周边黄土路基的影响深度。
  结果表明:
  (1)不同类型下垫面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入渗率指标规律为:小区绿地(7.02×10-2cm/min)>校园绿地(6.48×10-2cm/min)>踩踏小路(2.79×10-2cm/min)>公园绿地(2.55×10-2cm/min)>市政绿地(2.25×10-2cm/min)>密实黄土(0.9×10-2cm/min)的规律;90min累计入渗量呈现:小区绿地(5.27cm)>市政绿地(2.35cm)>校园绿地(1.98cm)>公园绿地(1.73cm)>密实黄土。入渗速率差异的影响原因包括土壤容重、通气孔隙率、下垫面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实验发现大孔隙和裂隙的存也显著了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
  (2)表层土的入渗率制约着土壤整体的入渗性能;心土层的入渗速率大于表层土并不能增加整个土体的入渗能力。但是从理论上可以推知:当心土层的入渗能力小于其上层表土时就能够阻碍水的下渗,使整个土体的入渗能力下降;
  (3)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为5~25cm,其蓄渗能力与下凹深度(入渗水头)成正比。同等下渗速率下,下凹式绿地蓄渗效率远高于普通绿地;
  (4)入渗深度随降雨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明:12h内同类型绿地、黄土降雨入渗深度呈现:居民区绿地(1.79m)>市政绿化带(1.43m)>公园绿地(1.39m)>黄土(0.35m);
  (5)降雨对路基影响深度为2m左右,低阶低降雨入渗深度为0.5m,高阶地降雨入渗深度为1.79m,在西安城区范围的湿陷性黄土呈透镜状不连续分布,在LID下渗措施中,可以通过“插管深渗”避过湿陷性黄土层来保证路基的结构稳定性。
作者: 杨霄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张建锋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