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黄土隧道地基纵向局部湿陷对结构的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论文题名: 黄土隧道地基纵向局部湿陷对结构的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关键词: 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局部湿陷;沉陷监测
摘要: 本文以蒙华铁路郭旗隧道工程中出现的黄土隧道地基局部湿陷导致衬砌开裂,围岩大变形的难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室内土工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黄土隧道地基纵向局部湿陷对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探明了郭旗隧道发生围岩大变形和衬砌开裂的根本原因在于隧道穿越具湿陷性黄土地层,隧道地基局部浸水湿陷,地基承载力下降,造成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和开裂。基于此,提出了隧道基底纵向局部浸水湿陷后可能出现的两种潜在破坏的结构受力模式:一是隧道结构呈现“类悬臂梁”受力;二是隧道结构呈现“类简支梁”受力。⑵由室内土工试验表明,黄土的含水率对其强度参数的影响极其明显,随含水率的上升,黄土压缩模量减小;黄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着含水量增加而大幅减小,当含水率由9.98%上升至16.52%时,粘聚力下降比达67.51%。⑶“类悬臂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结构拱顶竖向位移随浸水湿陷部位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隧道结构拱顶呈现“类悬臂梁”变形规律;围岩对结构的压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台阶式递增或递减,浸水湿陷部位拱顶和拱底压力均减小,在临近浸水湿陷区域拱顶和拱底压力均增大;隧道拱顶部位表现为拉应变,拱底表现为压应变,同样在临近浸水湿陷区交界处附近应变变化最大,在结构未封闭和封闭交界处拱顶拉应变较大,因此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该薄弱部位。⑷“类简支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结构拱顶竖向位移曲线沉降槽明显,且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隧道结构拱顶出现压应变,拱底出现拉应变,最大应变均出现在隧道湿陷中心处断面;浸水湿陷部位拱顶和拱底压力减小,在临近浸水湿陷区域拱顶和拱底压力增大;为此,隧道结构拱顶在临近浸水湿陷区部位可能发生拉裂破坏,仰拱在湿陷中心处可能发生拉裂破坏。⑸通过数值模拟对隧道地基局部浸水湿陷导致的“类悬臂梁”和“类简支梁”受力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支护结构拱顶位移,弯曲应力和弯矩极值随浸水湿陷范围和含水率的增大均增大,说明隧道地基局部浸水导致黄土地基强度减小,地基承载力减弱,初支结构易发生大变形和产生裂缝。
作者: 黄训洪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肖清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