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控制研究 |
关键词: | 拱式桥梁;钢混结构;缆索吊装;施工技术 |
摘要: | 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缆索吊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装线形与设计理想线形产生较大偏差,为了保证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顺利合龙以及成桥线形美观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将成桥后的内力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必须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施工控制工作。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阐述了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回顾了施工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施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对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特点、内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施工控制中的误差分析与调整进行了论述。⑵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施工控制技术,形成了一套技术、组织、信息相结合的施工控制体系。对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控制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且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误差进行控制。以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桥梁结构参数识别原理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的理论计算方法。⑶以溪工沟大桥为工程背景,使用Midas/civil2015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合理的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情况,并和实际施工中采集的监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施工现场控制理论的正确性。结合第一类稳定问题的研究方法,计算出溪工沟大桥施工过程中的最小稳定系数为9.30。⑷使用正装分析法计算出拱箱吊装过程中扣索索力和拱箱最大预抬量为3.58cm。计算结果表明,当预制拱箱没有达到应有的存放期即60天时,拱箱施工及成拱时的挠度就会相应增大,使得成拱后的线形与理想线形产生较大的偏差。将最小二乘法应用到溪工沟大桥的现场施工控制工作中,经过参数识别后的C40混凝土的综合容重为27.62 kN/m3,且理论挠度和实测挠度的挠度误差明显减小,说明采用参数识别法是较为成功。⑸通过对现有拱箱斜拉扣挂方案的研究,认识到现有的方法具有两点不足:一是单组扣索连接,可能发生断裂或脱锚;二是单组扣索对拱箱的约束有限,对拱箱的线形控制结果不理想。根据以上缺点,从而提出了另外三种改进方案,经过计算、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方案三即增加2组扣点是最为理想的拱箱扣挂方案。 |
作者: | 董健 |
专业: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导师: | 刘山洪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7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