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震力、波浪力联合作用下跨海大桥深水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论文题名: 地震力、波浪力联合作用下跨海大桥深水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关键词: 桥梁深水基础;地震力;波浪力;动力响应;结构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大量的跨越大江大河桥梁的兴建,大型跨海大桥工程已开始启动,如港珠澳跨海工程、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等。海洋上的桥梁除面临着水深流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考验外,往往面临严峻的海洋环境,如台风、巨浪、强震、船撞等。大桥深水基础设计困难,施工难度大,养护费用高。桥梁深水基础是结构的承载部分,对桥梁整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开展复杂荷载作用下,跨海大桥深水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跨海大桥深水基础为研究对象,首先归纳总结了深水基础形式及其特点,针对深水基础在复杂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开展了地震力及波浪力的模拟分析,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对地震力、波浪力及其联合作用下的基础动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
  桥梁深水基础类型多样,各具特点,且适用于不同海域。深水基础的选型需考虑自然环境、荷载因素和建设条件等因素。随着建造水深的增加,深水基础面临一系列工程问题,包括恶劣环境、灾害荷载和施工难度各个方面,涵盖了勘探、设计、建造和维护各个环节。考虑深水基础所面临的复杂海洋环境及地质环境,基础设计时需重点考虑强震及巨浪的作用以及联合作用。针对琼州湾海峡的地质及历史地震特点,开展了地震波合成,得到了两种水准的人工合成地震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水槽,获得了结构物壁面波压力。采用Newmark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地震力、波浪力,以及两力联合作用下,典型沉井基础的动力响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深厚软土约束作用有限,荷载联合作用对结构响应的放大作用显著,结构受剪切效应显著。
  针对拟建琼州海峡大桥工程,采用沉井+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考虑地震力、波浪力作用,开展深水基础静、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将地震作用简化为静力等效荷载偏于安全。同时,在巨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剪切、挤压效应显著,并伴随一定程度的扭转效应。群桩基础为结构薄弱位置,结构设计中应增加刚性承台等措施,确保结构各部位惯性力平稳过渡。
  本学位论文及相关研究得到了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多灾害作用下特大跨径桥梁适宜结构体系、关键结构与原型设计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318494160,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复杂岩土工程介质中全波场传播特性及相关无损检测方法研究》的资助,项目批准号:11372180。
作者: 陈峰
专业: 土木工程
导师: 葛修润;车爱兰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