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泥水盾构成膜规律及开挖面稳定性
论文题名: 泥水盾构成膜规律及开挖面稳定性
关键词: 泥水盾构泥膜;开挖面稳定性;形成规律;渗透系数;极限平衡
摘要: 为了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急需加快城市地下道路网络的建设。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目前在地下交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向着超深、超大直径方向发展。大直径隧道是城市越江通道的首选方案,但是泥水盾构在穿越江底时容易因为高水压、浅覆土以及河床高渗透性的砂土引发失稳事故。基于实际工程需求,本文对泥水盾构泥膜形成规律和开挖面稳定性两个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自行研制的渗透柱开展了不同泥浆压力条件下泥浆渗透试验,研究了泥膜的渗透性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泥浆渗透对地层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膨润土质量含量为4.76%的泥浆在71至119 kPa泥浆压力作用下,渗入饱和长江河砂地层(渗透系数为2×10-4 m/s),渗透开始5s内,形成微透水的泥膜(35 mm等效泥膜渗透系数为7.6×10-5至1.3×10-6 m/s);300秒后,才能形成难透水的泥膜(35mm等效泥膜渗透系数为4.4×10-9至7.9×10-9 m/s)。盾构在推进时,开挖面上只能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当泥浆压力为71至119 kPa时,泥浆的平均距离范围仅为8.5至21.4 cm。因此,可以认为当D15/d85<4.26时泥浆渗透不会改变地层的渗透系数。
  (2)通过介绍滤饼过滤理论,揭示了泥浆过滤成膜的机理。在泥浆压力10至90 kPa作用下开展了一系列滤失试验,获得了膨润土质量含量为4.76%的泥浆形成的泥膜的本构模型的基本参数(δ=0.2,e0=1.85,α=2和k0=-5.513)。试验结果显示,泥浆压力越大,形成的泥膜透水性越差。基于滤饼过滤理论的解析解推导,揭示了开挖面上泥膜厚度和渗透系数的动态分布模式。提出了根据泥膜前后压力差计算泥膜平均厚度的方法,发现了泥膜平均厚度与刀臂间的夹角和刀盘转速有关。
  (3)采用二维数值软件SEEP/W,研究了泥水盾构开挖面前方地层孔压的瞬态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有效泥浆压力等于45 kPa时,泥膜(35 mm等效泥膜渗透系数为1×10-6m/s)上的孔压迅速下降,长江河砂地层(渗透系数为2×10-4m/s)中孔压缓慢下降,距开挖面30 m时达到静水压力。基于开挖面前方土体失稳模式以及土体孔压场,提出了泥膜和地层失稳区域内渗透力的计算方法。结果显示,作用在泥膜和地层失稳区域内的渗透力共同维持开挖面稳定。有效泥浆压力越大,用于支护开挖面稳定的有效泥浆压力的比例越小,支护效率越低。棱柱体和泥膜上的渗透力分别是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维持开挖面稳定的主要因素。
  (4)采用三维数值软件COMSOL,研究了泥水盾构开挖面前方地层总水头的瞬态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开挖时间和有效泥浆压力对归一化总水头的分布影响不大。归一化总水头分布显示,泥膜上的渗透力随着地层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开挖面前方地层渗透力随着地层渗透系数增加而减小,地层渗透系数对开挖面上部地层渗透力影响很小。埋深比对泥膜上总水头的下降幅度及开挖面前方地层中归一化总水头分布情况影响很小,隧道埋深较大时(如C/D>2),埋深比对棱柱体上的归一化总水头影响较大。
  (5)基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极限有效泥浆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发现以往研究计算方法获得的有效泥浆压力偏不安全。计算结果显示,有效摩擦角小于25°的地层,且埋深比小于2.5时,归一化极限有效泥浆压力随埋深比增加而显著增加。泥膜渗透系数和地层渗透系数之比与归一化极限有效泥浆压力成正比。有效摩擦角与归一化极限有效泥浆压力成反比;归一化极限有效泥浆压力随着有效粘聚力增加,而线性下降。最后绘制了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图表。
作者: 尹鑫晟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陈仁朋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浙江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