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题名: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控制策略;交通治理
摘要: 研究背景: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人口死亡、伤残、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采取了各种预防控制措施之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却有增无减。电动自行车近几年在国内市场迅速发展,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快速增加,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到1.2亿,在2013年突破了2.0亿,在2017年达2.5亿。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幅和与之相关的事故数量呈现趋同现象,由电动自行车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也在增加,但却为人们所忽视,在国内外,有关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多为简单的报告性数据和相关描述性研究,缺乏系统的关于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和数据报告,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也十分匮乏。为此本研究在电动自行保有量较高的宜兴市,对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展开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出电动自行车交通伤害的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有关预防策略和措施,丰富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为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1、了解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基本人口学特征、骑行行为、身体和心理状况和电动自行车类型、功能等,了解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现状,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2、探讨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
  3、提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研究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宣兴市抽取45个社区,选择社区中部分16周岁以上电动自行车骑行人作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骑行人的基本情况、电动自行车的基本情况、电动自行车骑行人的骑行情况、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后的情况。
  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本次调查中发生事故的调查对象作为病例组,以本次调查中同性别、同年龄(±5岁)、同职业,在调查前一年内未发生过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对象作为对照组。
  3、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本研究拟从电动自行车车辆本身、电动自行车骑行人、道路、骑行环境四个角度出发,参照“5E”伤害预防策略,结合前两章研究结果、现场对骑行人访谈情况,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研究结果:1、横断面研究:共对宜兴市3200名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151份,有效率为98.47%,事故率为15.99%(504/3151)。宣兴市电动自行车超标现象严重,骑行人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知晓率低,闯红灯、行驶在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等不安全驾驶行为普遍。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10月份(16.87%),白天(47.42%),伤害类型主要为挫擦伤(87.04%)和骨折(8.95%)、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10.19%)和四肢骨盆(27.16%)。事故原因以骑行人(43.65%)为主。
  2、病例对照研究: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事故史、事故风险等2项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基本情况,睡眠状况、睡眠时间、关节炎、风湿、心脏病等8项骑行人健康状况,2项饮酒情况,劳累、焦虑、无助等7项心理状态,闯红灯、酒后骑车、接打电话等13项骑行行为,骑行车车道为非机动车道、未满16周岁不得骑行等3项电动自行车法律法规知晓情况,车辆类型、是否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等2项车辆情况和骑行技术共38个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事故史(OR=3.10,95%CI:1.92~5.01)、有事故风险(OR=5.84,95%CI:4.11~8.28)、“有时”和“经常”感到焦虑(OR=1.84,95%CI:1.37~2.46;OR=2.16,95%CI:1.41~3.32)、骑行技术差(OR=5.87,95%CI:1.94~17.75)、“有时”戴耳机听很响的音乐(OR=1.74,95%CI:1.12~2.71)、“经常”搭载成年人(OR=1.69,95%CI:1.20~2.40)、“有时”和“经常”行驶在机动车道(OR=1.84,95%CI:1.30~2.59;OR=1.96,95%CI:1.36~2.84)、“经常”逆向骑行(OR=1.57,95%CI:1.04~2.38)等因素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
  3、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结合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特点,参考“5E”伤害预防策略,主要从治理超标电动自行车、加强对不安全骑行行为的管理、骑行人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道路和骑行环境的改善、开展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监测五个方面提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研究结论:1、宜兴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是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事故史、事故风险、焦虑、骑行技术差、戴耳机听很响的音乐、搭载成年人、行驶在机动车道、逆向骑车等因素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3、治理超标电动自行车、加强对不安全骑行行为的管理、提高骑行人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改善道路和骑行环境、开展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监测是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有效措施。
作者: 胡洁
专业: 公共卫生
导师: 张徐军;杨亚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