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 |
关键词: | 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时空特征;资源配置;供需关系;耦合发展 |
摘要: | 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运输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交通网络的多层次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说明交通和空间之间的发展和演化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演化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并不总是协调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并且降低了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19世纪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和蓬勃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在特大城市背景下实现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协调发展的契机与方向。如何利用好轨道交通,通过轨道网络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大城市空间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基本维度,从时空视角对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发现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原因。在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都试图通过将空间维度和时间资源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使之更接近于真实世界的经济活动。由于交通运输的特殊性,运输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在同一框架下分析时空经济问题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论文从时空视角研究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运输经济理论、交通区位论、城市经济理论建立了基于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时空特征分析的解释框架,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对城市时空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总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回顾前人研究、梳理相关文献,论文发现原有的城市区位分析框架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网络复杂性的关注和研究,在解释现代城市空间体系的新特征上存在不足。而对于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尤其在形态层面上,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论文进一步发现在原有空间分析框架下,引入交通需求与供给的时空特征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的演化。 第二,论文运用运输经济、交通区位、城市经济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时空关系和时空结构的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框架。在对交通需求的时空特征分析中引入了可靠性与时间的因素,进一步研究了时空视角的区位选择与出行行为逻辑。而:在交通网络的分析中引入了交通区位的概念,分析了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机制与过程。论文进一步指出,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由城市社会经济的时空关系不协调所引致的城市交通供需的时空特征不匹配。 第三,论文在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轨道交通网络的时空经济特征和时空结构特征。论文发现,轨道交通的空间垄断性、时空规模经济、时空隧道效应形成了可靠、低成本和压缩的时空结构,这些时空经济特征促使了城市时空资源向轨道线网区位的聚集,提高了时空转换效率,降低了时空转换成本,促进了城市资源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进而优化了城市时空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 第四,论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时空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的空间耦合发展框架,从物理空间、组织服务和体制政策三个角度分析了区位空间耦合发展的不同层面,同时也通过流量、连通性、接口设计三个指标分析了耦合发展的强度。 第五,论文梳理了纽约城市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验证了理论部分所建立的解释框架的适用性,指出交通网络之间存在时空结构特征方面的竞争和替代;论文通过分析东京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的发展经验,验证了空间耦合发展的框架、机制与过程,并进一步通过香港的经验指出空间耦合发展与联合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论文对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关系进行了应用研究。基于北京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发展现状的分析,论文指出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突发式增长是调整和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契机,并针对构建北京未来城市空间布局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
作者: | 盛来芳 |
专业: | 产业经济学 |
导师: | 荣朝和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2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