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含水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
论文题名: 含水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
关键词: 盾构隧道;含水裂隙岩体;弹塑性力学;二次开发;本构模型
摘要: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含水裂隙岩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总结下来其研究内容仅局限于理论公式的推导方面,在数值模拟方面,大部分的学者采用的是与程序自带的摩尔-库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并无实质性的开发出与理论研究部分相符合的本构模型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次论文参考了弹塑性力学、损伤力学、岩石力学、连续介质理论等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以非贯穿闭合型含水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程序二次开发出了FLAC3D能够识别的新的本构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考虑了含水裂隙岩体中由潜水当中的裂隙水产生的初始渗透压力P、裂隙岩体初始损伤、裂隙扩展、破坏、多种随机裂隙等影响因子,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修正模型中应力-应变关系柔度张量C,得到了修正后的含水裂隙岩体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
  (2)利用FLAC3D程序中的二次开发模块,并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程序编制出单种含水裂隙岩体的本构模型,通过建立一个25m*25m*1m的圆形隧道模型模拟验证了新本构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3)通过MATLAB程序成功模拟实现了含水裂隙岩体模型中多种随机裂隙在模型中的分布情况,之后按照同样的二次开发方法综合分析了含水裂隙岩体中各种随机裂隙对于新开发模型理论的影响,得到了该套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理论的适用范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随机裂隙分布越多,模型的变形则越大,当随机裂隙的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本套二次开发理论有效,但当随机裂隙分布超过一定范围时,则本套理论失效,模拟结果不准确,这也体现出本套理论的局限性;
  (4)在本套二次开发理论有效范围之内结合新开发出来的本构模型选取了某一盾构隧道开挖工程实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关于含水裂隙岩体盾构隧道工程位移场变化的一些结论,为隧道后期支护等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张卫东
专业: 土木工程
导师: 陈士海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侨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