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的草原公路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表面肌电的草原公路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研究
关键词: 草原公路;驾驶员;肌肉疲劳;表面肌电;生理指标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公路里程将突破6000公里。内蒙古境内草原覆盖面大,已建或待建公路不可避免的穿越草原,形成在景观与线形方面独具特点的草原公路。草原公路一般具有纵坡度小、曲线半径大、长直线多、线形变化小和景观单一等特点。致使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操作转换率极低。不合理的安静状态和单调乏味、无刺激性的驾驶任务必定会使驾驶员出现疲劳。连续执行这样的驾驶任务时,驾驶员局部肌肉处在静态施力状态,导致驾驶员乏力、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速度变缓、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降低、操作错误的概率及事故发生率上升等。由人机工程学研究表明体力疲劳是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主要的疲劳状态。
  本文针对草原公路特点,在实驾实验基础上,运用反映驾驶员肌肉疲劳的生理指标,结合驾驶员疲劳量表调查。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局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深入的研究了草原公路驾驶员肌肉疲劳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原公路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模型。该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我国公路交通行车规范、改善和优化草原公路线形组合、提高草原公路的路用性能、减轻驾驶员疲劳和增强行车安全等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运用表面肌电方法分析草原公路驾驶员肌肉疲劳得出以下结论:
  (1)驾驶员在草原道路驾驶时肩部、腰部中值频率与驾驶速度无关。与驾驶时间呈现负相关。
  (2)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肌肉功率谱图均出现频谱左移现象,表明驾驶员出现疲劳感。
  (3)建立草原公路驾驶员肩部肌肉疲劳回归模型。
  (4)建立草原公路驾驶员腰部肌肉疲劳回归模型。
  (5)确定草原公路连续驾驶过程中肌肉疲劳起始时间为40min,更深层次的疲劳出现在75min。
  (6)主观问卷调查验证了驾驶疲劳的产生。疲劳等级的统计分析证明了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的重要性。
作者: 陈晓静
专业: 森林工程
导师: 戚春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