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贵州某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
关键词: | 机场工程;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 |
摘要: | 拟建机场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内,场区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残破积物(Q4el+pl)、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以及上石炭统马坪群组(C3mp)组成,其中二叠系梁山组(P1l)岩性为中厚层砂岩夹层薄层状的炭质页岩、泥岩,属于硬岩夹软岩的组合类型。受威宁背斜控制,区内边坡为顺层结构,自然状态下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该拟建机场设计填方高度最高达66m,平均填方高度大于在30m,在此边坡上进行填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严重。因此,本文以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此类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对该类型机场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为了研究该机场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首先,在查明研究区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和力学特征以及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自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然后,利用自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通过地质分析,分析了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高填方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最后,考虑天然、暴雨和地震三种工况,应用FLAC-3D分析整个填方体边坡的稳定性,再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三条典型剖面上不同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机场边坡提出针对性的治理防治措施建议。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自然状态下区内发育滑坡3处,不稳定斜坡1处,规模为中小型。其发育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降雨和地震等多种因素控制,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发育在Ⅰ#沟流域,以及Ⅳ#沟左侧顺层斜坡中。其中斜坡自然坡度在14~27°,坡面呈现“陡—缓—陡”的形态特征,具有以泥岩和炭质页岩为主的软弱夹层,在临空条件较好的顺层斜坡中极为发育。 (2)研究区内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坡体内部岩层为中厚层砂岩夹薄层状泥岩、炭质页岩,砂岩厚度0.3~0.5m,泥岩、炭质页岩层厚小于0.1m,为硬岩夹软岩的组合类型,岩层倾角由陡变缓,软弱夹层在坡体前缘并未剪出。砂岩和泥岩、炭质页岩间存在透水性的差异,雨水透过砂岩层入渗到泥岩等阻水层面,造软弱岩层的软化。其自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滑移—弯曲。 (3)结合自然边坡的坡体结构、地形地貌和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得出,影响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因数有四种:一是自然边坡上植被的发育特征;二是第四系覆盖层的分布特征;三是自然边坡发育的地形地貌;四是边坡的坡体结构类型。结合影响因数分析高填方边坡的主要破坏方式分为五种:一是沿自然边坡坡体表面发生的变形破坏;二是沿着第四系覆盖层内的变形破坏;三是沿着基覆界面的变形破坏;四种是沿着原有滑面的破坏;五是沿着软弱结构面的深层次破坏。 (4)对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天然工况下,填方体的整体位移较小,主要位移区分布在Ⅰ#沟上游右侧不稳定斜坡部位,填方体上分布有零星的塑性变形,天然工况下填方边坡稳定较好;暴雨工况下,填方体的位移增大,塑性破坏主要集中在软弱结构面的位置,雨水入渗至软弱结构面,造成软弱结构面软化,从而造成填方边坡的整体失稳;地震工况下,填方体位移数值变化和降雨工况下相差不大,塑性变形分布在整个填方体上,塑性破坏区集中在软弱结构面附近,地震作用下高填方边坡出现变形破坏。 (5)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三条典型剖面上不同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其结果表明。高填方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不同,剖面Ⅰ-Ⅰ'、剖面Ⅱ-Ⅱ'和剖面Ⅲ-Ⅲ'上填方边坡稳定性较好,高填方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和地震的作用下,受到软弱结构面和已有滑面的影响,三条剖面上的填方边坡均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 (6)结合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对高填方边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议:根据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情况进行工程治理处理,总体上从原地基的处理、填方体的处理及排水方法着手。通过对典型剖面的治理工程措施检验效果来看,在不清除坡表层覆盖层的情况下,抗滑桩是最为有效的治理措施。 |
作者: | 唐宁 |
专业: | 地质工程 |
导师: | 沈军辉;张勇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成都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7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