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为例
论文题名: 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为例
关键词: 堆积体边坡;原位监测;数值模拟;动力响应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其中地震滑坡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与成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左岸坝前堆积体位于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引水系统正前方,“5.12”汶川地震之后,堆积体发生明显变形,其失稳将会对大坝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以堆积体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原位监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原位监测分析了地震前后堆积体变形特征。震前,堆积体坡表位移较小,位移矢量方位角无明显规律,基覆界面未产生错动,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震后,灯盏坪前缘产生3处小崩塌,公路出现多条裂缝,坡表位移增量77~219mm,内部产生明显错动面,基覆界面位错31~64mm。地震使堆积体变形方向产生明显趋同性,地表位移矢量方位角均值134°,与汶川地震断裂带走向垂直相交,之后经历多次余震、降雨及库水升降,堆积体变形未有进一步发展。
  (2)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动力响应规律及机理。堆积体变形破坏过程分为坡顶张拉裂缝形成—裂缝向下延伸扩展—裂缝贯通、前缘剪出口形成—堆积体失稳破坏4个阶段。地震作用下堆积体存在水平、高程及地形放大效应;不同振幅地震波作用下PGA呈明显非线性变化;随着输入正弦波频率增大,各测点PGA逐渐增大。
  (3)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堆积体塑性区、应变、位移、加速度动力响应情况。自重状态下,堆积体位移变化较小,处于力平衡状态,震前稳定性较好。地震作用下,灯盏坪前缘位移、应变集中,基覆界面剪拉区贯通,堆积体产生大变形。堆积体存在水平、高程及地形放大效应;堆积体内部及坡表PGA随振幅增大而减小,基覆界面PGA随振幅增大而增大;随着输入频率增大,各测点PGA逐渐减小;随着输入持续时间增加,各测点PGA未有变化。
  (4)原位监测、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均存在水平、高程及坡表放大效应,三者变形破坏特征基本一致;数值模拟不同高程、振幅、频率及地震波型的动力响应规律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作者: 徐博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汪家林;崔长武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