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沟谷及山麓地带分布着大量的第四纪堆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水电建设工程正在向高山峡谷地区深入,与第四纪堆积物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系统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及其工程稳定性,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和大雪山脉第四纪堆积物的发育规律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组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堆积物物质组成具有多元性,且分选性极差,组成的颗粒既包括漂石、巨石,又包括块石、碎石、角砾、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和粘土,各种粒级都有,堆积物中粘土的含量对堆积物是否具有连续性起重要作用。但岩性与堆积区母岩岩性相同。基本为板岩,千枚岩,少量变质砂岩,且不同地区堆积物内含有比重不等的粘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冰川堆积物粒度分析,并借助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及排列特征进行了探讨。为了尽可能精确分析研究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工程稳定性,进行了隧道浅埋段围岩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在获得探测部位地质雷达波相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第四纪堆积物的内部物质构造、松散程度、结构软弱面及地下水赋存状况。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性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监控量测手段,尤其是通过地表下沉监测结合数据分析,得出地表下沉速率与下沉位移量。然后根据位移三级管理标准,提出相应的监测结果,以对工程建设提供预警与指导。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纪堆积物在隧道掘进扰动后,其位移量较大,且短期内出现危险情况,达到三级位移管理危险等级。野外调查表明,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冰川堆积物的主要破坏形式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冰川堆积物的工程特性、降雨、河流冲蚀及工程开挖是影响第四纪堆积物边坡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对其它地区相似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