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断裂活动性、工程稳定性研究
论文题名: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断裂活动性、工程稳定性研究
关键词: 隧道隧址区;石英形貌扫描;ESR测年;断层地气测量;地质构造;断裂活动性;工程稳定性
摘要: 拟建的四川省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FK65+620~FK79+030)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和甘孜州泸定县接壤的二郎山。F方案的隧道长度约13.39Km,进口位于天全县两路口乡的长河坝村,出口位于泸定县五里沟的堡子上村。隧道进口高程约1484.70m,隧道出口高程约1578.16m,隧道最大埋深约1600m。建成后将是中国目前第二长的公路隧道,该工程的建设对发展四川经济及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隧址区所在的川西地区为我国大陆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区内断裂较多且活动性普遍较强。工程区位处在南北向构造(大渡河断裂带)、北东向构造(二郎山断裂带)、北西向构造(保鳯断裂带和金坪断裂带)等构造线交汇形成的复合地带。同时该区紧邻泸定X度地震危险区,工程区地质构造复杂,所以对于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基础地质研究,特别是地质构造一如断层发育情况、展布特征、变形特点、性状、活动性及对公路隧洞、道路工程的关系和影响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适应性评价、工程设计与施工。因此,对遂址区地质构造、活动断层的研究和工程稳定性评价对二郎山隧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地质几何学、运动学、变形学、动力学解析,综合运用遥感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地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对工程区地质构造进行系统研究。最后针对与工程区地质关系密切的地质构造、活动构造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
  穿过隧址区断层有十多条,总体来讲,一般规模较大、延伸较长。区内二郎山断裂、保鳯断裂和大渡河断裂(泸定韧性剪切带)均具较大规模且具有多期活动性、鞔近以来活动明显等特征。所以,隧址区构造的研究重点为以上几条断裂。对于二郎山断裂带,前人对其归属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作者通过野外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最终对二郎山断裂带的归属进行了重新厘定。初步认为,二郎山断裂带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西南段组成部分,且并不属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及后山断裂。
  对于工程区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的研究,本文除了野外对断裂的基础地质调查外,还运用了ESR、SEM测年等方法综合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尚未发现隧址区内的断裂具有活动断裂的特征,且隧址区及近场区地震活动微弱;同时SEM实验数据表明隧址区断裂其活动性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及中-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最后结合ESR测年数据——断裂活动时代约在15~43万年之间。综上所述,各种方法所得结果均吻合,即隧址区内所有断裂均不属活动断裂或这些断裂在隧址区内活动性较弱。在隐覆断裂的研究上,本文采用了断层地气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在断层存在的地段均发现了明显的异常现象,反映了异常与构造的良好对应性。
  在区域稳定性评价方面,本文以李四光倡导的“安全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对工程区的稳定性作出科学的评价。通过对区内断裂活动性的研究认为,隧址区断裂均不具活动性,但其密度较大,对工程也有较大影响。近场区(20km范围)、远场区(150km范围)的很多断裂为全新世的活动断裂,也会对工程产生影响。结合地震资料:隧址区位处宝兴7.5级潜在震源区及芦山7.0级震源区南西段,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0g(四川省地震局,2011地震安评)。从上述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认为,二郎山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差。
作者: 周琳雄
专业: 构造地质学
导师: 王道永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