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科技项目数据库 >详情
航道疏浚弃泥土壤化利用技术研究
项目名称: 航道疏浚弃泥土壤化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河道疏浚淤泥难以利用、小型堆场难以快速进行后续施工、土地难以复耕的问题,研究河道疏浚淤泥快速固结排水技术,使疏浚淤泥的含水率快速降低,从而使小堆场能够进行快速复耕或者达到可以将减水后的淤泥可以用作农业或者林业培土的要求。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小型堆场(泥塘、河沟等)疏浚淤泥的泥浆沉积特性以及快速固结技术。 (1)河道疏浚淤泥基本特性   以温州地区典型河道(如瓯江、温瑞塘河等)疏浚淤泥为例,通过取样进行河道淤泥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分析河道淤泥的液塑限、含水率、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参数。 (2)植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几种典型植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3)河道疏浚淤泥沉积特性   河道疏浚淤泥具有含水率高、粘粒含量大等特点,特别是含水率高(采用绞吸式疏浚时,含水率可以达到4~6倍,甚至到达10倍或者更高的液限)。在小堆场中河道淤泥的沉积是降低其含水率的第一个关键过程。为此需要研究河道疏浚淤泥的在自重作用下淤泥的沉积特性,以研究在自重作用下沉积稳定后含水率的分布特性。 (4)沉积后淤泥的快速固结技术   一般而言河道疏浚淤泥的含水率仍然较高,约为液限的2~3倍,呈流动状态,此时沉积后的疏浚淤泥尚难直接用作农业或者林业用的培土。同时该土由于含水率高,强度非常低,相应的堆场也难以直接进行复耕或者复垦。为此需要进行预压等方法进一步降低该土体的含水率,提高其强度。然而对于该淤泥而言,其粘粒含量高,渗透系数差,一般的排水固结法很难进行快速固结。为此本课题提出采用层泥层砂的空间排水体系减小排水路径,以加快固结,解决塑料排水板工艺由于疏浚淤泥表层强度很低,施工机械上不去(尤其在小堆场)的难题。层泥层砂的空间排水体系除了能够减小排水路径,达到加快固结的目的,同时通过砂在疏浚淤泥中的渗入,改变疏浚淤泥本身的级配,提高土壤的松散系数,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
关键词: 土壤化;航道疏浚;利用技术;技术研究;疏浚淤泥;含水率;河道疏浚;河道淤泥;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堆场
组织单位: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主持或承担单位: 温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类别: 地方交通科技项目
起止年限: 2008-9-23~2010-12-30
立项年份: 2008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