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经济腹地拓展研究 |
摘要: | 本课题来源于福建省交通厅交通科技发展项目。本课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海西区港口群经济腹地拓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港口经济系统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对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支撑和不足,指出港口经济腹地过于狭小是制约海西区港口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2、港口腹地拓展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全面翔实地介绍了港口腹地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海港区位理论、系统理论、点一轴式开发理论、港口时空发展的一般模式等,并对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汉堡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等港口腹地拓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对海西港口群腹地拓展的借鉴意义。 3、海西区港口群经济腹地拓展的需求和机遇分析。分别从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海西区港口群腹地拓展的必要性,并对海西区港口群腹地拓展的重大机遇进行总结分析。 4、海西区港口群经济腹地范围的模型划分。采用以引力模型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为主来确定海西区港口群对腹地的吸引力及其服务范围,同时结合潜在腹地产业布局特点,集疏运方式技术经济比选几对台区位优势等,对模型划分的腹地范围加以修正,以提高划分港口腹地范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海西区港口群腹地范围的量化分析。深入分析潜在腹地的交通运输结构特点,依据历史数据及相关规划,探讨潜在腹地流向沿海地区的货运量结构,对海西区港口群的腹地范围进行初步量化。 6、两岸|“三通”对海西区港口群的影响分析。对两岸现有的通航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其各自对海西区港口群拓展腹地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两岸全面直航将对海西区港口全造成的影响,预测两岸直航下海西区港口群将承接台湾地区货运量的比例。 7、海西区港口群腹地拓展的措施与建议。从吸引货源、加强港口和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强港口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本课题的主要技术性能包括: 1、港口腹地范围的划分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引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定初步划分港口群腹地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潜在腹地的产业布局特点、集疏运通道建设情况、海西区港口群对台区位优势的等,对模型划分的腹地范围进行修正,以提高港口群 共同腹地范围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港口群腹地范围的量化分析。深入分析潜在腹地的交通运输结构特点,依据历史数据及相关规划,探讨潜在腹地流向沿海地区的货运量结构,对海西区港口的腹地范围进行量化分析。 3、两岸“三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发展的影响分析。对海峡两岸现有的(小三通)和未来可能通航模式(大三通)进行总结,分析其各自对海西区港口群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探讨海峡西岸未来实现海运直航后对海西区港口群可能造成的影响。 4、港口群共同腹地拓展中采用的吸引货源的保障措施。提出了港口群实行腹地拓展时吸引货源的保障措施,包括参与内陆无水港建设措施、价格歧视策略、港口群共同拓展腹地的组织保障措施、港口建设中股权结构分配、货源开发激励措施等。 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2)查新资料表明,在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文献中,已见有福建省港口经济腹地拓展探讨、港口腹地划分等相关研究文献。但综合进行:1.运用引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初步划分港口群腹地范围;2.港口群腹地范围的量化分析;3.两岸“三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发展的影响分析;4.港口群共同腹地拓展中采用的吸引货源的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研究文献,未见相同报道。 |
关键词: | 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研究;经济腹地;港口群腹地;海西区;引力模型;腹地范围;产业布局;模糊综合评判法;港口经济 |
项目负责人: | 陈岳峰,许长新 |
参与人员: | 封学军,欧轶,田贵良,谢文轩,李成才,徐伟,郑佳晶,张运东,于清波,肖富,庄怡,洪东 |
组织单位: | 福建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 |
主持或承担单位: |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 |
项目类别: | 地方交通科技项目 |
起止年限: | 2006-1-1~2008-1-1 |
立项年份: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