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科技项目数据库 >详情
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车载单元芯片设计研究
项目名称: 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车载单元芯片设计研究
摘要: ETC集成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自动车辆识别技术和收费管理技术,特别是其中应用的车路信息交换技术已经逐渐形成了交通专用短程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体系。DSRC中的各种协议逐渐成为ITS车路间通信的标准协议。 目前,我国的ETC的建设推广工作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存在着ETC终端设备制造成本较高,采用专用集成电路系统集成化后能大大降低客户购买终端设备的价格,极大的推动ETC在国内应用的普及。此外,我国各省高速公路一般至少都有5-6个路段,由不同的业主来运营。 ETC系统在全国都在试点阶段,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各自引进了互不兼容的ETC收费系统。ETC 收费系统的根本优势就在于其区域内的兼容性, 而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路一公司的管理体制, 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具有较大的独立经营权。如果用户所购买的ETC 收费设备不能真正全国互联互通,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会大打折扣,不利于ETC 系统的推广应用,采用专用集成电路的ETC设备能较好的解决目前不同设备厂商采用不同解决方案导致的兼容性问题。因此,研发具有我省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专用芯片至关重要。所以,本项目开展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集成芯片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课题中主要研究内容是:应用于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交通专用短程通信车载单元(OBU)芯片设计;用于OBU测试的测试平台设计,该平台功能相当于ETC系统中的RSU。设计依据是中国专用短程通信国家标准(GB/T 2085.1-1 ~ 2085.1-5,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设备应用与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提出适合ETC的高可靠性通信实现方案; 2)、关键射频电路单元设计多性能指标协同仿真、最优化设计技术以及模块之间的接口匹配问题。 3)、能兼容两种信道的系统方案及电路原型。 4)、OBU的单片集成技术(SIP); 5)、OBU的超低功耗设计,由于OBU使用电池供电,且需要连续工作5年以上,需要最大限度降低待机与唤醒工作时的功耗。 本课题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1)、使用最大似
关键词: 专用短程通信系统;交通专用短程通信;芯片设计;车载单元;设计研究;communication;identification;专用集成电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etc系统
项目负责人: 石寅、景为平、陈学锋
参与人员: 孙玲,陈燮奇,丁俊民,任彤,陈海进,潘勇,刘炎华,陆志尧,颜峻,李跃辉,李国宏,陶涛,孙海燕
组织单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主持或承担单位: 南通大学
项目类别: 地方交通科技项目
起止年限: 2009-6-1~2010-12-1
立项年份: 2009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