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软土地区主动受荷下桥梁群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研究 |
关键词: | 数值分析;软土地区;主动受荷;桥梁群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 |
摘要: | 由于软土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的特点,在软土地区修建高铁一般选用桩基础,但水平荷载下桩基础的承载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同时,规范中的m法受众多因素影响,对软土地区横向受荷桩基础进行设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上不足综合考虑,采用ABAQUS数值分析手段分别对影响单桩、群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其水平受力特性规律,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并通过m值反演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无论是单桩还是群桩基础,桩身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都随水平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群桩基础,各排桩桩身水平位移随水平力的变化基本一致,前排桩最大弯矩大于中、后桩的最大弯矩,中、后排桩的最大弯矩基本相同。 2.无论是单桩还是群桩基础,桩身刚度对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和各排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担比例均影响较小。 3.无论是单桩还是群桩基础,桩径增大,桩身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桩身弯矩增大;对于群桩基础,增大桩径,中、后排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担比例有所提高。 4.无论是单桩还是群桩基础,桩长增大对桩身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均影响很小;对于群桩基础,桩长增大,中、后排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担比例有所提高。 5.群桩基础中,纵向桩间距增大,桩身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同时桩身最大弯矩减小,且中、后排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担比例降低较多,平均降低了13%;横向桩间距增大,桩身水平位移减小,桩身最大弯矩增大,中、后排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担比例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和9%。 6.群桩基础中,针对沪通高铁工程三个典型软土地层,中排桩桩身最大弯矩占前排桩桩身最大弯矩的比例为65%~74%;后排桩桩身最大弯矩占前排桩桩身最大弯矩的比例为55%~73%。 7.对m值进行反演分析和统计分析,得到该地区更精确的m值范围以及m与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
作者: | 孔滔 |
专业: | 岩土工程 |
导师: | 周立荣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4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