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
论文题名: 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
关键词: 铁路建设;采空区;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施工工艺
摘要: 新建东都至平邑铁路工程DK1+360-DK3+522段经沈村煤矿矿区属于采空区处理整治范围,全长2.16km。本文针对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注浆数据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采空区稳定性和施工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部分结论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根据拟建铁路沿线各区段包含的煤层数及充填情况对采空区进行分块,并按相关规范所列公式对不同区段采空区项板围岩变形稳定性分别按块段法和点算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建立注浆前后模拟模型,并与注浆前理论计算和试验段注浆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最后对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本文分析得出,采空区未注浆处理前,其项板和底板岩土体主要受各分层采空区顶板自重应力场的影响,总体上,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符合一般的地应力场变化规律,除断层、岩性、岩体结构及地形地貌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应力集中与分异外,主要表现为最大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值呈下大上小展布。最小主应力则受重力场、开采卸压的影响,在各采空区顶板岩体出现明显的卸压区,最小主应力表现为拉应力;当各层采空区逐层注浆充填后,采空区的应力场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大主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无应力集中区域,最小主应力在各个煤层采空区注浆完成后显著减缓,仅在注浆体与未开采煤层接触带出现了应力集中(边界条件所致),最后与未开采的应力场基本吻合,无拉应力区域出现,其受力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最后对采空区的处理深度给出了合理建议。
作者: 彭灿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文江泉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2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