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中文期刊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京新高速梧木段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及处置技术
题名: 京新高速梧木段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及处置技术
正文语种: 中文
作者: 蒋向阳;潘佳;唐华安;申艳军;罗滔;刘志云
作者单位: 中铁建新疆京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形成机理;榫卯式预留缝结构;控裂效果
摘要: 京新高速(G7)梧木段位于我国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区,冷暖季节温度差异极大(约达到100℃),极端大温差条件极易引发路面温缩裂缝病害问题。首先开展了该路段温缩裂缝病害调研情况,明确了温缩裂缝发育源头及发育特征;而后,基于现场调研阐述大温差诱发裂缝的形成与演化机理,掌握了诱发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主控因素及影响规律;据此,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处置新技术,详细叙述了其作用机理及工艺流程,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该处置方案控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京新高速(G7)梧木段路面温缩裂缝主要为贯通裂缝(占比72.80%),其发育源头为半刚性基层,其中面层裂缝发育特征主要为“两端宽、中间窄、上宽下窄、局部开裂”,基层裂缝发育特征主要为“两端宽、中间窄、上窄下宽,贯通开裂”,且不同路段开裂情况相差较大;(2)结合新疆巴里坤地区气象资料分析可知,当交通未开通时,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对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影响显著;(3)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处置技术,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收缩应变,可知采用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较传统预切缝结构控裂效果明显提升,且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布设以间隔50m为最优方案。提出的榫卯式预留缝处置技术可有效处置半刚性基层因大温差作用引起的温缩裂缝问题,对于类似极端温差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控裂处置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名称: 公路
出版年: 2022
期: 10
页码: 89-98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