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先前自身运动方向对当前自身运动方向感知的排斥效应 |
关键词: | 交通心理学;方向感知;中心偏向;运动一致性 |
摘要: | Gibson在1950年提出光流的概念,当环境中的物体投射在视网膜上时会形成一种放射状的光流,这种光流包含了观察者周围世界的丰富信息,也包含了个体相关的运动信息。运动信息在个体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信息包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等。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个体在环境中运动时对自身方向的知觉,也叫做自身运动,自身运动是指主体在外界环境中的运动状态。 本文通过光流这一信息研究观察者先前自身运动方向对当前自身运动方向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总结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以往研究混淆了身体中心和刺激分布的中心。因此我们以四种分布(基线分布,M分布,偏右侧分布,偏左侧分布)的刺激为自变量,在分离身体中心和刺激分布中心的前提下,探究先前自身运动方向对当前自身运动方向感知的影响。第二,以往研究指出刺激的不确定性会影响观察者的方向感知。因此我们通过改变刺激分布的不确定性,来探究当分布的不确定性增加时,被试的方向感知会有何变化。 本研究通过光流的形式模拟实际方向,采用拟合方程的方法,通过两个实验系统研究了观察者先前自身运动方向对当前运动方向感知的影响,并探讨了刺激分布的不确定性对以上影响的调节作用。所得到的结论如下: (1)观察者在对方向进行感知的过程中存在中心偏向; (2)观察者可以习得刺激的分布状态,其方向感知会出现排斥效应; (3)分布不确定性增加时(50%一致性),趋中性和排斥效应会更强。 本研究的结果首次证明了自身运动的方向感知不只是纯粹的知觉感知过程,也需要后知觉加工的参与,这为今后的自身运动方向感知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身体中心和习得经验对自身运动方向感知的影响作用来指导驾驶和行走,通过提高方向感知的准确性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
作者: | 闫瑞芳 |
专业: | 应用心理 |
导师: | 李新宇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浙江师范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