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重庆朝涪段典型船舶噪声对四大家鱼的影响 |
关键词: | 船舶噪声;声源特性;水声模拟;鱼类听阈 |
摘要: | 长江上游船舶平均吨位增长迅速,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大型船舶行驶过程中的水下噪声对附近鱼类生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以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在分析不同种类船舶的水下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模拟了长江上游典型河段的船舶噪声水下声场分布,从而对长江上游典型船舶的水下噪声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测量四大家鱼听力阈值范围,划定鱼类合理生境区域,以期为今后的鱼类受不同距离船舶噪声影响程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本文基于水声学基本理论和船舶水下噪声测量的基本理论,对长江上游航道朝天门至涪陵段的散装货船、快艇、集装箱船及内河客船四种主要通过船舶水下噪声进行测量。船舶噪声频率主要集中在10-300Hz的中低频段。集装箱船、散装货船和内河客船的差异性不大,船舶声源处的水下噪声声压级在170~189dB之间。快艇的水下噪声声源特性较其他三种船型的船舶有明显区别,其水下噪声声压级在195-200dB范围内;长江上游三类典型船舶噪声随距离传播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其中货船噪声随距离衰减的拟合曲线为二次函数,0-200m迅速衰减了20dB,200m-400m波动衰减了10dB,超出400m范围船舶噪声趋于平稳。油轮水下噪声衰减程度与货船类似,但衰减趋势不同,拟合曲线近似于直线。快艇水下噪声衰减的拟合曲线为直线,190m处声压级为182dB,290m处声压级为173.6dB,100m的距离衰减了96.4dB。 (2)基于长江上游实际航道情况,建立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简化模型,模拟典型河段船舶水下辐射噪声在空间上的传播规律。100Hz以下的低频声源散发出来的噪声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衰减较慢。100Hz-3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源传播规律性较差,声场分布散乱。频率为300Hz的声源迅速衰减,在距离声源150m处声压级衰减为0dB。分叉河段两侧均存在船舶噪声时,整个航道均受到船舶噪声影响;但如果只在其中一侧航行,对另一侧航道影响不大;相比于单声源情况,弯曲河道在多声源情况下船舶噪声分布的更为广泛,传播距离更远。由于地形因素并考虑到船舶在弯道行驶时需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两艘船舶仅在30Hz时会产生很小的声场叠加现象,在其他频率范围不会互相影响。 (3)鳙鱼的敏感频率范围为50-200Hz,在100Hz处得到最低阈值为75dB。结合前人实验结论,鲢鱼听力敏感频率为500-1000Hz,听力阈值为104dB;草鱼听力敏感频率为100-250Hz,最低听力阈值75dB;青鱼最低阈值为82dB,敏感频率范围为100-300Hz。总体来说,四大家鱼听力阈值在70-120dB范围内,敏感频率在100-1000Hz范围内,证明船舶噪声对其有明显影响。根据第三章船舶噪声水下声场模拟结果,结合鱼类听阈范围对长江上游典型河段的鱼类听阈安全区进行划分: 深槽河段中距航线250m,水深5m-15m的区域受船舶噪声影响小,可以划分为鱼类合理生境区域。分叉河段受中心滩地形影响,船舶噪声很难传播到另一侧。选择通航条件好的一侧作为航线,保证航道通行顺畅的同时在另一侧建立鱼类听阈安全区域。弯道河段可将沿航线250m以外范围设置为鱼类听阈安全区域。弯道过后由于航道变窄,声音的反射现象加剧,航道内声压级水平显著提升,声压级最低处为98.8dB,会对航道内的四大家鱼产生不良影响,无法划定合理的鱼类听阈安全区域。 |
作者: | 成思强 |
专业: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导师: | 李文杰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