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路内停车选择和泊车行为分析与建模 |
关键词: | 路内泊车行为;交通流量;巡航时间;延误预测 |
摘要: | 停车选择行为是停车者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停车决策过程。巡航停车行为作为路内停车选择的外在表现和特征行为,浪费了时间和燃油成本并影响停车路段交通流的正常运行。路内停车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使停车者宁愿花时间在路内巡航停车。影响停车选择的因素众多,解析影响巡航停车时间的关键变量,通过定量改变关键变量来改善停车者停车选择行为,从而达到减少巡航停车现象、增加路外泊位的利用率、降低路内泊车行为对停车路段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论文从经济学角度基于巡航停车原理建立改进的巡航停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为停车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并提出减少巡航现象的建议。根据路内泊车行为过程和交通流数据建立了双向双车道停车延误模型和单向两车道停车路段元胞自动机模型,以此来研究路内泊车行为对停车路段车辆延误的影响以及改善停车选择后停车路段速度提升的显著性。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分析了停车供需影响因素,并阐明了供需之间的关系,描述了路内停车的设置形式和明确了其设置规定。设计了长春市红旗街附近区域路内停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方案,整理和分析了调查数据,包括路内停车特性、停车者的停车选择行为以及停车路段的交通流量等影响因素,为后文提供数据支撑。 然后,针对现有巡航模型未考虑实际情况的步行时间差和停车等待时间的影响,论文对巡航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步行时间差和路外停车等待时间等变量对最大忍受巡航时间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巡航停车模型,并分析各变量对最大忍受巡航时间的影响。结合前文停车选择调查数据对改进的巡航停车模型进行算例分析,计算最大忍受巡航时间。研究发现,最大忍受巡航时间的计算值5.6分钟大于实际调查的巡航时间——5分钟,说明巡航现象大量存在。以实际巡航时间作为最大忍受巡航时间,分别计算减少巡航现象的路内停车价格、步行时间差、停车等待时间的参考值分别为7.025元/h、5.3分钟和2.3分钟,并提出优化停车选择的具体措施作为停车政策的参考。 最后,通过SPSS对路段延误、本向车道交通流量、对向车道交通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停车频率、停车机动持续时间等模型变量进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分析。利用去除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从而构建了双向双车道停车路段延误模型。利用残差独立性和正态性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延误模型对停车路段的延误进行预测,通过评价指标MAE和MAPE检验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针对路内巡航停车过程,基于NaSch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考虑路内停车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减少停车比例对停车路段车流速度提升的显著性。 |
作者: | 刘健斌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王薇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吉林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