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微发泡汽车饰件力学性能的多尺度分析及成型工艺优化
论文题名: 微发泡汽车饰件力学性能的多尺度分析及成型工艺优化
关键词: 微发泡汽车饰件;力学性能;多尺度分析;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摘要: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迫切,轻量化技术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热门趋势。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能够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减重和性能提升,在汽车内外饰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孔塑料制品由于其内部复杂的微观结构和成型缺陷,对制品服役性能的准确预测带来干扰。本文利用多尺度联合仿真综合考虑了材料各向异性、成型缺陷等因素对制品服役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与拉伸样条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其运用于微发泡汽车饰件上,准确预测了饰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服役性能,最后结合Kriging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汽车饰件的轻量化和高性能化。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以拉伸样条为研究对象,基于纤维取向理论,利用Moldex3D预测了纤维取向的分布情况;基于均质化方法,利用Digimat-MF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基于坐标转换方法,利用Digimat-MAP将材料本构和成型结果映射至结构分析网格上;通过对比由Abaqus和实验所得到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验证了多尺度联合仿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方法,对微发泡注塑成型的汽车座椅侧护板进行了多尺度联合仿真分析,准确预测了在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纤维取向、泡孔分布、热残留应力和熔接痕位置后,汽车座椅侧护板在静载、模态、碰撞工况下的服役性能。通过建立气泡-纤维-基体三相共存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探讨了微观尺度上的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以射出压力、保压压力、充填时间、保压时间、塑料温度、模具温度、发泡体积百分比、初始气体浓度和冷却时间为设计变量,以汽车座椅侧护板在静载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模态工况下的第七阶模态频率、碰撞工况下的吸能量和侧护板的总重量为优化目标,基于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和多尺度联合仿真技术获取的样本点,建立了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完成了工艺参数对服役性能的灵敏度分析和影响规律分析。
  依据构建的Kriging模型,分别采用NCGA和NSGA-Ⅱ两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进行寻优,得到了相同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使得汽车座椅侧护板在重量减轻的同时,仍保持优越的综合力学性能,并通过与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
作者: 王星星
专业: 汽车电子工程
导师: 郭巍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21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