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白云岩隧道排水系统入管溶液流速及温度对结晶形成的影响
论文题名: 白云岩隧道排水系统入管溶液流速及温度对结晶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桥隧工程;排水系统;结晶形成;入管溶液;流速变化;温度变化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崇山峻岭,地形很大程度制约着其交通的完善与经济的发展,而桥隧工程的技术创新让西部地区一改往日闭塞的窘境。桥隧工程与日俱增的同时,工程病害亦逐渐凸显,其中隧道排水管道结晶致塞带来的运管养问题是隧道“顽疾”之一。针对白云岩隧道排水系统内流体富含结晶离子,进而导致排水管道结晶致塞问题,以泸昭高速白云岩地质区隧道为依托,采用调研、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入管溶液流速及温度对白云岩隧道排水管道结晶形成的影响,据此深入探索除晶保畅方法,为白云岩隧道排水管道结晶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根据工程实地取样分析,得到排水管结晶分布特征、宏观形态、微观形貌、成分组成和管内水质组分,其中发现结晶体组分中CaCO3占比达90%以上。通过充分监测记录典型排水管内流体特征数据,分析归纳流速及温度的分布规律。
  (2)通过自制室内模型试验装置进行排水管结晶试验,对流速、温度、pH和电导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流速对结晶形成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排水管结晶量与溶液流速呈负相关,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排水管壁上“生长”和“剥离”这两种作用机制在结晶形成过程中的竞争关系。从增大流体流速角度出发,对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管道选型等提出防治建议。
  (3)温度对结晶形成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排水管结晶量与溶液温度呈正相关,且碳酸钙结晶体粒径、晶型和晶貌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排水管内流体受地热、衬砌水化热和隧洞内气温综合影响,从降低管内流体温度出发,提出了三个防治建议。
  (4)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流速及温度对结晶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对结晶的影响比流速更加显著。表明隧道排水管道的结晶速率春夏季快于秋冬季,建议应着重关注春夏季隧道排水系统的除晶保畅问题。
  (5)基于流速及温度对结晶形成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横管处最易结晶,纵管次之,环管最难,对此提出处置建议及结晶防治时机建议。排水管频繁“干湿循环”会促进结晶生长,实际工程中,建议秉持“排堵结合,按需排水”理念,以预防排水管结晶加剧。
  (6)针对结晶防治对策,从“诱导结晶”角度出发,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除晶试验探究。研究表明:阳极材料宜选用碳棒,阴极材料宜选用锌片;建议电极电压控制在8V,极板间距取4cm;阴极板建议环形布置,其结晶量和除晶率相比平行布置分别提高148.5%和51.9%;阴极表面结晶通过增压剥离、倒极剥离和机械刮除方式清除后,阴极板可循环使用。电化学除晶法安全性、环境及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该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 熊鹏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饶军应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贵州大学
学位年度: 2022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