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特征的建筑再生集料强化及其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微观特征的建筑再生集料强化及其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
关键词: 建筑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复合强化;微观结构;宏观性能
摘要: 从废旧建筑混凝土破碎得到的再生集料是一种多物相结构材料,其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存在油石比增加、路用性能衰减等问题,难以在沥青路面结构中推广应用。目前,再生集料沥青混合料(Recycledaggregateasphaltmixture,简称RAAM)研究多集中于再生集料掺量对其性能影响,针对再生集料性能强化及RAAM中薄弱界面过渡区研究关注度不足。为此,本论文围绕强化前后再生集料对RAAM路用性能及薄弱界面过渡区影响展开试验研究,并验证强化后RAAM应用在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结构中的可行性。
  首先,通过检测各档粒径范围建筑再生集料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磨耗值、含泥量与沥青粘附性等基本性能指标,分析建筑再生集料与天然集料性能差异;并采用研磨试验磨耗建筑再生集料,明确了附着水泥砂浆对其颗粒体基础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建筑再生集料基础性能表征,选择离散程度较大的吸水率、压碎值作为强化后建筑再生集料性能量化的主要指标。
  其次,选用钠水玻璃、乳化沥青、渗透型防水剂、水性聚氨酯对建筑再生集料进行强化处理,采用SEM扫描电镜、EDS能谱分析强化前后集料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钠水玻璃强化因酸性集料表面和干缩裂缝的存在,集料吸水率较高、与沥青粘附性差;乳化沥青有效降低集料吸水率、压碎值,但填充砂浆孔隙中的破乳沥青耐高温性较差,易出现集料粘连成块,吸水率、压碎值二次升高现象;渗透型防水剂填充砂浆细微孔隙形成交错基面,集料吸水率接近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渗透型防水剂+水性聚氨酯”复合强化效果最好,集料吸水率与压碎值降低至1.05%与16.9%,且与沥青具有较好粘附性,基本性能接近天然集料。
  再次,对“渗透型防水剂+水性聚氨酯”复合强化前后RAAM进行级配设计与路用性能试验,并采用X-rayCT获取荷载作用下混合料微观破碎状况,分析复合强化集料对RAA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转化法可消除RAAM级配设计偏差问题,强化后RAAM最佳油石比为4.0%,较强化前降低0.4%;强化后RAAM动稳定度、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能显著提升,其路用性能接近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RAAM中裂缝损伤集中出现在水泥砂浆与水泥砂浆-沥青胶浆界面间,复合强化后RAAM未出现破碎裂纹,复合强化方式有效提升了建筑再生集料自身强度及其粘附性。
  最后,采用纳米压痕、SEM扫描电镜和EDS能谱对强化前后RAAM各物相及水泥砂浆-沥青胶浆薄弱界面过渡区微观力学参数和形貌、元素表征,从微观角度分析RAAM宏观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强化前RAAM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为8.77GPa,厚度为30μm,靠近界面过渡区的水泥砂浆相疏松多孔,具有丰富孔隙裂纹,界面过渡区有5μm左右缝隙结构;强化后RAAM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为11.16GPa,厚度为20μm,靠近界面过渡区水泥砂浆相形成致密结构,孔隙裂纹和缝隙结构基本消失;界面过渡区可通过主体元素含量鉴别,界面过渡区C、O、Ca、Si主元素含量介于水泥砂浆相、沥青胶浆相之间,EDS“线扫描”模式分析得到界面过渡区厚度分别为30μm、17μm,与纳米压痕试验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水泥砂浆及缝隙裂纹被渗透材料致密填充、薄弱界面过渡区厚度变小及其模量提高是RAAM路用性能得以改善的本质原因。
作者: 娄宁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胡靖;章世祥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22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