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山地城市轨道站点共享电单车接驳研究 |
关键词: | 山地城市;轨道站点;共享电单车;接驳需求;停车选址 |
摘要: | 在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运量大、速度快及便捷性强的特点迅速受到居民的青睐。然而轨道交通在城市内部所覆盖的范围有限,站点至住宅小区、办公小区及商场等的“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也一直是城市需要解决的难点。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一直以来常规接驳方式仅仅局限于步行和公交两类,共享电单车所具备的动力性能可以克服9%-12%的道路坡度,因此共享电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由于在山地城市中发展时间较短,投放量多少、电子围栏的选址等都还缺乏科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停放和骑行的问题。因此本文选题开展了山地城市轨道站点共享电单车接驳需求规模和停车选址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融合多源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数据、职住人口及房价数据、轨道客流数据、交通运行数据及共享电单车数据的获取流程及数据特征,之后阐释了利用python语言、QGIS、Origin等软件对于多源数据的筛选和融合过程,该部分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2)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接驳骑行吸引范围。本文基于共享电单车订单数据对用户基本情况、平均骑行距离、平均骑行时长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市共享电单车骑行距离较短,基本都围绕于轨道站周围。根据骑行需求识别出轨道骑行圈并提取轨道骑行圈内的平均骑行时间,同时以轨道站出入口为中心、平均骑行时间为阈值,利用QGIS模型构建器和腾讯地图电动车(ebicycling)路线规划API接口构建多点融合的点阵分布模型识别轨道站点骑行吸引范围。 (3)轨道站点接驳骑行需求分析。参考相关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取了 24 类影响因素,经过指标共线性检验和空间自相关检验后,筛选出 15 类因素。最后将研究区域内轨道站点通过 K-means 算法聚类为居住型、办公型和混合型三类,以15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轨道站点高峰小时骑行接驳量为因变量,采用MGWR模型分别对三类轨道站中的接驳骑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构建出不同的骑行需求预测回归模型,进行站点骑行接驳需求预测。 (4)构建共享电单车接驳停车选址模型。在选址模型中,建立了两阶段选址模型。第一阶段为基于ArcGIS网络分析中位置分配功能的预选址模型,该模型以骑行网络为基础,以需求最大覆盖和借还车距离小于50m为目标,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预选址点,同时在区域内总量和停放点空间约束的条件下,根据骑行需求、区域内共享电单车平均周转率为电子围栏确定容量;第二阶段为基于AHP-VIKOR综合评价方法的终选址模型,该模型以服务性、经济型和适用性为目标,最终可将预选址点分为取消停放点、可修正停放点和保留停放点三类;接着也对电子围栏停放空间规划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以一个居住型轨道站为例,验证了本次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作者: | 李建成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周涛;张建旭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