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智能网联环境下换道意图对路段交通能耗影响研究
论文题名: 智能网联环境下换道意图对路段交通能耗影响研究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能耗分析;跟驰行为;换道意图;个体空间
摘要: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安全与舒适是交通行业考虑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应运而生,道路上将长期存在不同智能等级、不同能源供给的混合交通流。保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舒适、稳定、绿色驾驶成为交通运输工程中新的研究领域。汽车产业的转型对于“双碳”的贡献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借鉴分析,通过优化混合交通流跟驰行为建模,建立换道意图(Lane Change Intention,LCI)影响机理,探讨了LCI对路段交通流能耗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建立了基于个体空间(Personal Space,PS)的跟驰模型。为分析面向特定路段的微观能耗模型的理论基础,对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跟驰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在重庆市海峡路展开了无人机试验调查,使用视频识别系统采集了自由流状态下车辆连续时间点的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车头时距等信息。通过筛选得到了292条有效轨迹数据,对比分析发现PS的变化对跟驰行为存在影响。为进一步探究影响机理,将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s,HDVs)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形成的混合交通连续流中的交通个体进行PS分析,应用智能驾驶人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建立了混合交通流PS-IDM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S-IDM的跟驰模型对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拟合效果提升有效,较单一跟驰模型驾驶平顺性最大提高20.7%;PS 大小与交通流不稳定速度范围呈负相关关系;同质 CACC 车辆交通流较同质HDV交通流,平均侵入率下降4.6%,车辆驾驶平顺性提高约65%。
  (2)分析了LCI对跟驰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调查数据,进一步研究前车LCI对交通连续流的跟驰行为影响,对比分析发现前车产生LCI和前车无LCI的跟驰行为存在差异。为明确该差异对HDVs和CACC车辆形成的混合交通连续流的稳定性影响,基于PS-IDM模型构建了混合交通流LCI-IDM模型,运用控制理论方法解析LCI-IDM模型的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计算不同CACC车辆渗透率下的稳定域。结果表明:前车产生 LCI 对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CACC 渗透率有利于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不考虑前车LCI时,CACC渗透率达到62%在自由流速度范围内均可稳定;考虑前车LCI影响时,任意CACC渗透率下均存在不稳定速度区间。
  (3)探究了多维混合环境下LCI对路段交通能耗的影响。基于建立的跟驰行为影响机理,研究了燃油车(Fuel Vehicle, FV)-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HDV-CACC多维环境下车辆LCI对路段交通流能耗的影响。在传统能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BEV渗透率、CACC渗透率,建立了多维混合交通流能耗模型。运用微观交通流理论方法解析车辆 LCI,分析了 LCI 对多维混合交通流能耗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前车LCI对路段交通流能耗存在负面影响,在95%有效影响范围内,存在车辆LCI的交通流能耗较跟驰交通流能耗平均增大7.8%;电动车渗透率有利于降低混合交通流能耗,经济速度时同质电动车交通流的路段能耗仅为同质FV交通流的58.3%;CACC渗透率能增加交通流韧性,在FV-BEV 车辆比例一定前提下,CACC 渗透率越高,LCI 对能耗影响越小,完全转变为同质CACC交通流时,车辆LCI仅增加交通流整体能耗4.99%,低于平均水平。
  综上,本文以微观交通流理论角度建立了交通能耗模型,分析结果认为:LCI对路段交通流能耗存在负面影响,BEV和CACC的推广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LCI对交通能耗排放的不利影响;当CACC普及率较低时,应减少LCI以确保交通流的稳定性是减少交通能耗的有效途径;为环保部门研究城市交通污染提供了理论分析手段,为交通部门制定换道限制、速度限制、定向车道等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 郑闵谭渝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胡兴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23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