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BIM的近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评价及实时预警 |
关键词: | 近海隧道;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智能评价;实时预警;建筑信息模型 |
摘要: | 近海隧道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危险源,导致突水现象等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极高。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价往往依赖主观经验与方法,致使评价结果可靠性不强,加之影响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来源及结构的多样性,评价结果难以验证,进一步降低了该结果的准确性。再者,风险评价一般在工程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根据实际安全问题及时提出合理规避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BIM的近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评价及实时预警,旨在实现近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探明了基于置信Hellinger距离的DS证据理论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法 根据信息来源及结构不同,融合方法分为图像融合法及数据融合法。通过对比研究贝叶斯统计理论、Dempster Shafer(DS)证据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及专家系统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确定DS证据理论法作为研究方法。当衡量两条证据链的冲突因子K接近1时,Dempster融合规则失效,针对该问题,本文用Hellinger距离作为衡量两条证据链冲突程度的方法。通过计算证据链冲突衡量值、可信度和证据权重,达到修正冲突证据的目的,将修正后的证据链用Dempster规则进行融合,得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结果。 2.提出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近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针对传统施工安全风险存在受专家主观性影响等局限,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近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利用工程实时监测数据对近海隧道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评价。并以宁波某近海隧道为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监测点K7+780风险评价等级为Ⅰ级,监测点K7+860风险评价等级为Ⅱ级,其余监测点处于正常状态。以施工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得到监测点的动态安全风险等级,较之监测分散数据,更能反映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水平。 3.建立了基于BIM的近海隧道施工动态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系统 以Revit为研究手段,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7.Net框架下的C sharp编程语言为开发环境,开发了基于BIM模型的“施工现场实时监测”插件。通过添加RevitUI.dll、RevitAPIUI.dll 和 Windows 控件及其命名空间的引用达到调用IExternalApplication和IExternalCommand接口的目的。利用IExternalApplication和IExternalCommand接口实现添加“施工现场实时监测”插件,同时编写.addin文件启动或关闭该插件。“施工现场实时监测”插件中包含“监测数据”和“近一周各项数据变化”两个子选项,由TaskDialog.Show属性实现两个子选项的功能。以宁波近海隧道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当风险等级超过预警警戒限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引导工程人员处理。该研究为监测信息在BIM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依据。 |
作者: | 杨林羲 |
专业: | 土木工程 |
导师: | 徐亦冬;邹毅松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