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限定条件下高速航行体结构优化设计及水动力特性的研究
论文题名: 限定条件下高速航行体结构优化设计及水动力特性的研究
关键词: 高速航行体;优化设计;入水速度;入水角度;水动力特性
摘要: 超高速航行体是传统航行体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世界各国研究和投入的重点。本文基于航行体最大直径50mm,材料45#钢,质量为结合高速跨介质入水过程中的速度衰减和流阻系数,优化航行体的结构参数,获得了较优的质量较轻小型航行体。在此基础上,验证分析了该航行体的最大流阻系数最小,速度衰减缓慢,表明该航行体结构参数是合理可行的。最后着重探索了入水速度、入水角度对航行流阻系数和空泡演化的影响,揭示了超高速小型航行体的水动力特性,获得了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最优的变化范围,为轻质量小型航行体外形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结合限定条件,基于SUBOFF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了航行体首部、中间和尾部三部分长度范围为30mm~40mm。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航行速度和流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间长度为30mm、首部长度为35mm~40mm、尾部长度为30mm和40mm时,航行速度衰减缓慢,流阻系数较小。同时采用 Design-Expert 软件对外形结构参数进一步优化,经方差分析,首部、中间和尾部长度 3 个因素敏感性次序为首部长度>尾部长度>中间长度,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外形结构参数组合:首部长度40mm,中间长度30mm,尾部长度 30mm,经验证其最大流阻系数(2.53×104)最小,优化结果合理可行。
  (2)在以上最佳外形长度参数组合的基础上,结合Granville曲线方程,确定了航行体首部的双参数线型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参数r0和ks1在满足物理线型的前提下,r0应取小值,ks1应取大值,以利于改善航行体的流动性能,减小沾湿面积,降低摩擦阻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首部线型的零值条件、单位值条件、极大值与极小值条件、拐点条件,获得了首部曲线参数ks1值范围为0~24、r0取值范围为0~3.0。最后对比分析得到最佳首部曲线参数组合为ks1=24,r0 =2.0,最大流阻系数为2.50×104。
  (3)最后基于上述优化后质量轻小型航行体的结构,分析了不同入水速度下(200m/s、300m/s、400m/s、500m/s、600m/s)航行体垂直入水(入水角为90°,下同)过程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流阻系数随着入水速度增加而增大,当入水速度为200m/s时,最大流阻系数约为3.64×104,是入水速度为500m/s时的0.7倍。入水速度为200m/s~500m/s时,当航行时间为1.62ms,流阻系数上升至最大值;当航行时间为1.62ms~1.80ms,航行体处于跨介质过程,流阻系数出现脉动,而后航行速度缓慢衰减,但当入水速度为525m/s,航行至最后2.00ms,流阻系数又稍有增大。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入水速度下航行体空泡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入水速度 400m/s~600m/s 的航行体首部气泡均为块状气泡,受力不均匀,无法在水下稳定航行,而当入水速度为200m/s~300m/s,航行体首部呈环状气泡,且气泡大小随航行时间逐渐减小,能够实现水下稳定空化,维持水下受力平衡,保证航行体水下稳定性。
  (4)基于200m/s入水速度研究分析了不同入水角度(15°、20°、25°、30°、35°、40°、45°)航行体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入水角度的增加,最大流阻系数也不断增大,入水角度为 15°时,最大流阻系数为 3.67×103,是入水角度为 45°时的 0.29倍。在所有的入水角度中,流阻系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航行时间为 2.15ms,流阻系数直线上升达到最大值;当时间为2.15ms~2.43ms,流阻系数出现了脉动现象,而后航行速度缓慢衰减。除此之外,入水角度为15°、20°、25°、30°时,航行过程中航行体首部出现块状气泡,受力不均匀,且姿态发生偏移,但入水角度为 35°、40°、45°时,航行体表面环形气泡不断减小,航行体水下航行稳定。
作者: 邓尧
专业: 机械工程
导师: 张健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年度: 2023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