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冻融环境下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 |
关键词: | 冻融循环;桥梁下部结构;抗侵蚀性能;微观结构分析 |
摘要: |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桥梁下部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在特殊侵蚀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作为保障工程长期质量和运营安全的重要问题受到极大的重视。抗冻性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贯穿南北跨越四大水系的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大部分地区存在冻融侵蚀环境,线路某些区间地下水还存在严重的盐侵蚀,极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影响到结构安全性,因此开展混凝土抗冻性、抗盐侵蚀性及其附加防护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混凝土抗冻性研究及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调研了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气温情况及我国主要城市年冻融循环次数,并调研了京沪铁路沿线桥梁下部结构所处环境中侵蚀离子的浓度。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北线部分桥梁桩基及墩身处于水位线上下部位,既存在冻融循环(D3及D4),又有海水盐浸渍(H3及H4)双重环境进行的抗侵蚀性研究。通过试验实测、数值模拟及微观分析等途径,综合考虑不同强度混凝土试件在冻融环境中,不同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并开展了两种不同材料的防护试验,包括钢护筒的刚性防护及喷涂聚脲材料的柔性防护。论文工作及得到的结论如下: 1、针对京沪铁路实际工程处于冻融侵蚀与盐侵蚀共同作用的环境,本文试验环节设计了C25、C35及C50三种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氯化钠溶液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试验;并开展了两种类型的防护试验:刚性防护及柔性防护。以质量损失率、强度、动弹性模量、冻胀应力-应变及形貌变化为测试技术指标。通过试验得出无防护试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损失越来越大,而经过防护的试件在试验过程中质量逐渐增大,后期趋于平稳;盐溶液冻融循环作用对无防护混凝土的损伤比较严重,以硫酸钠与氯化钠混合溶液最为严重。 2、冻融循环作用引起混凝土内部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应力。混凝土在单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应变逐渐增大,相应的拉应力也越来越大,当温度开始上升时,内部应变逐渐减小,相应的拉应力也越来越小。但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变形并没有完全恢复,而是有残余变形存在,这表明在每次冻融循环作用之后,在混凝土内部均会有损伤产生,损伤不能愈合且逐渐累积。试验比较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损伤现象,并分析了各自冻融破坏的损伤机理。 3、钢护筒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环箍压应力,削减了混凝土由于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冻胀应力,使混凝土材料表面由无防护时的受拉状态转变为受压状态,从而起到对混凝土材料的防护作用。刚性材料及柔性材料对混凝土的防护机理不同,但二者均可以阻断或延缓有害盐溶液或水溶液进入到混凝土内部,从而避免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4、针对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提出了用变形分量、温差和冻胀引起的变形量表示的应力分量的物理方程。得出在一定的位移边界条件下,弹性体中由于温差和冻胀引起的位移,就等于温度不变而承受由于温差和冻胀引起的外来作用体力时的位移。并根据第一强度理论即最大拉应力理论提出了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损伤开始的判据。 5、通过大型通用软件对冻融环境下无防护混凝土及钢护筒防护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出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相关参数:结构尺寸、边界防护条件、冻融速率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分别计算了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及应力在参数变化时相应的变化规律。 6、通过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盐溶液对混凝土损伤的加速作用,并分析了掺合料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为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掌握冻融损伤机理及对混凝土结构采用恰当的防护措施作了创新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全面建立科学的混凝土耐久性评估体系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作者: | 李福海 |
专业: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导师: | 赵人达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1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