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预紧式安全带防护效率研究
论文题名: 预紧式安全带防护效率研究
关键词: 汽车碰撞;安全防护;预紧式安全带;优化组合;仿真验证
摘要: 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一种与人类活动紧紧相关的工具,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追求速度和便捷的自由梦想。近年来,随着汽车知识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汽车在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交通事故中给人体造成的损伤。这一观念的转变,一方面促进了汽车安全相关法规的出台,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能较好车型的销售,使得厂商也乐意加大针对提升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投入。这样一拉一推的结果使得汽车安全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汽车碰撞安全防护技术是汽车安全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带作为汽车碰撞安全防护系统里最有效率、运用最广、最为人熟知的防护装置,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没停止过对其的研究、改良。预紧式安全带是现今较先进的安全带形式,相比之下不但有着更好的安全防护效能,而且能够与其他防护装置相配合,提升整个防护系统的效率。
   本文通过仿真手段,以优化预紧式安全带各关键参数为方法,达成了提高预紧式安全带整体防护效率的目的。
   通过实物拆卸并进行CATIA三维测绘对预紧式安全带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利用运动学仿真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在MADYMO软件平台上建立了正面碰撞车内乘员保护系统模型,包括驾驶员多刚体模型、安全带混合模型、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并精确设定了安全带预紧器参数、限荷器参数。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所得资料设定了相关输入量,计算仿真结果,并与实车碰撞资料结果对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修改原模型,直到与实车碰撞值相似。
   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分析预紧式安全带系统各参数针对乘员损伤指标的灵敏度,从中选择出了影响较大的四个参数,针对这四个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根据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各参数的最优水平,故而得出参数的最优组合。
   把最优组合的输出值与原始模型的输出值进行对比发现,头部损伤指标HIC降幅达36.57%,而完全伤害指标WIC也降低了将近20%,非常有效的提高了乘员安全防护效率。
作者: 余义
专业: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导师: 宋景芬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2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