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利用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结合气象模式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地区2013年1月26-31日和2014年2月20-26日出现的持续重污染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属静稳积累型,天气系统典型配置为:500hPa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活动偏弱,南支槽平直,水汽输送条件差,不利于产生降水;850hPa暖脊与近地面构成逆温层结;地面风速小,湿度大.2)两次过程近地面稳定层结建立和维持的机理不同.2013年1月为下沉逆温和夜间辐射逆温叠加导致稳定的逆温层结,逆温强度较2014年过程明显偏强;2014年2月京津冀污染区上空云量多,导致白天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大气层结保持稳定.3)两次过程出现PM2.5浓度峰值时污染区上空700hPa以下均出现较强的下沉运动,有效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同时下沉增温,有利于逆温加强,气层稳定度加大,对流层低层下沉运动对预报污染最严重时段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基于大气温湿状况和动力条件构建的静稳天气指数与PM2.5浓度存在高度的正相关,静稳指数对静稳积累型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散有很好的预报指示意义.2013年1月重污染期间的天气静稳程度比2014年2月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