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桥梁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与象征性——城市桥梁建筑艺术研究
论文题名: 桥梁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与象征性——城市桥梁建筑艺术研究
关键词: 桥梁建筑;造型设计;表现形式;审美功能;符号象征性
摘要: 桥梁,作为城市最常见的公共建筑之一,与构成城市空间环境其他建筑物一样,人们越来越强调“美观”,或进一步的要求桥梁具有“艺术性”。就是说对于桥梁形式,除了跨越通行这一基本的功能要求,还有不可忽视的审美要求,要集物质技术、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于一体。
  对桥梁建筑审美要求的研究成果,大约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美观层次,一般限于形式美,基本内容是将形式美的法则应用于桥梁,以指导和评鉴桥梁的造型设计。二是将桥梁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基于传统的美学理论,对于桥梁的美学属性从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内容与形式、普遍与特殊这几对哲学范畴进行论述。涉及到所谓社会美、结构美等。应属于桥梁美学的研究。
  本文是将桥梁作为建筑艺术,运用艺术心理学和符号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桥梁建筑作为抽象形式的表现性和作为符号的象征性。目的在于探索桥梁建筑的功能、科学技术属性与审美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形式美的关系。应属于对桥梁建筑审美特征或表象的研究,而非对其审美本质的探究。
  本文的基本论点认为桥梁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样式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一样,包含了抽象形式和符号两方面。抽象形式对于审美主体的作用是建立在某种生理—心理事实基础之上的,以大脑生理力场中的样式为中介物,与某种人类情感经验同构,从而表现这种情感经验。抽象形式所表现的人类情感经验是抽象的神经“兴奋度”,是普遍的人类情感。而桥梁建筑艺术作为符号又包含了推理符号体系和表现符号体系(指艺术),前者籍由符征与符旨之间的因果关系、类比关系和象征关系表达意义(思想意识或文化事实),后者则通过联想与移情的方式与某种具体的人类情感相联系。
  本文的另一个主要的论点,桥梁建筑具有三重审美心理结构,一是普遍的生理—心理结构,二是族群的文化—心理结构,三是主体(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心理—情感结构。第一重心理结构对应于对象的抽象形式,即通过构图关系将诸几何形式要素(点线面体等)联系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第二重心理结构对应于由桥梁建筑作为人为工程物的目的性(功能)和规律性(科学技术)构成的客观社会生活实践属性;第三重心理结构则是前二重审美心理结构在现实审美实践(创作和欣赏)中的统一。
  在这样一个关于桥梁建筑艺术的审美言说构架下,探索形式、技术、功能与桥梁建筑艺术审美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帮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桥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桥梁建筑艺术的审美实践为中心,即是说既以实践中的审美问题为出发点,又以对实践中的审美问题的解答为归宿。对于四种主流美学思想,以及后实践美学中的较成熟的美学理论如生命美学都采取借鉴与扬弃的态度,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
  最终的研究成果倾向于认为,桥梁建筑的美感或曰审美体验既包含基于抽象形式的普遍人类感情,也包含基于对象客观社会生活属性的群体情感;这两个层面的审美体验在现实审美实践中,统一与主体的情感心理结构,并的到肯定即是达成了桥梁建筑的审美要求。
作者: 朱哲莹
专业: 城乡规划学
导师: 窦觉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