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护栏照明方式的立交桥道路照明失能眩光控制指标研究
论文题名: 护栏照明方式的立交桥道路照明失能眩光控制指标研究
关键词: 立交桥;护栏照明;闪烁效应;城市道路交通
摘要: 本论文研究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动态图像技术的城市立交桥照明安全研究”(项目编号:51178299)的一部分。城市立交桥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多方向行驶,舒缓交通压力,保证高速运输的特点。对比一般道路,立交桥的道路对照明安全性具有更高要求。护栏照明方式由于其不需要灯杆、安装高度低便于维修、对驾驶员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等优点,开始逐渐在城市立交桥上使用。但目前,缺乏针对立交桥道路照明失能眩光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机动车道路照明标准中都没有明确的限定;同时缺乏针对护栏照明的相关研究和行业规范。提出适合我国的城市立交桥道路护栏照明阈值增量TI值的建议值,对于避免失能眩光,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增加夜间行驶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人眼的视疲劳成因,结合护栏照明安装间距小的特点,提出通过控制护栏照明的闪烁效应来控制灯具安装间距。结合阈值增量的定义,推导出护栏照明方式中人眼视线与眩光源中心所发出光线的夹角的计算公式。
  同时通过调研全国范围内的六座以护栏照明方式为主的立交桥,对我国立交桥的护栏照明现状做出了评价,总结现状问题在于缺乏针对于立交桥及护栏照明的标准及相关研究。
  基于现状调研所得出的问题,本文着手对立交桥护栏照明进行初步研究。首先确定了单车道和双车道共十个典型立交桥模型,及灯具安装方式,并在DIALux中分别对这十个典型模型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得出适合单车道和双车道的灯具安装高度和安装间距的范围值。通过计算得出其对应的阈值增量。
  在得出的阈值增量数值基础上,分别使安装高度、安装间距、立交桥坡度为自变量,阈值增量TI为因变量,分析TI值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得出的TI值变化规律,预测出阈值增量在各区间内可能的分布规律,并提出合适的阈值增量限值。
作者: 姚亚纬
专业: 建筑学
导师: 王立雄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天津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