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
论文题名: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
关键词: 铁路客运专线;沿海深厚软土;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地基加固;沉降控制;界面荷载传递
摘要: 在深厚软基上修建高等级铁路是世界性难题,沿海地区多条在建及待建的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的软土层厚度超过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质量可控制的深度范围内。为此,提出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新方法,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桩-筏复合地基固结特性与沉降控制机理研究(51078358)”以及铁路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客运专线复合加固深层软土技术研究(2008G005-C)”,以甬台温客运专线温州南站大面积深厚软土层处理加固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了模型试验、工艺性试桩试验、现场试验依次递进的试验研究手段,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全面获取了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与力学性状;结合数值分析成果,为试验段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拟定了合理的桩长及桩间距,有效指导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实践。
   2.实测数据表明试验段路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工后沉降在规范容许值范围内。这说明采用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大面积深厚软土技术上是可行的,为沿海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3.综合分析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成果,明确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搅拌桩在减小地基总沉降量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地基稳定性,从而确保施工期的填筑速率;塑料排水板显著提高了地基土固结排水速率与沉降速率,从而可缩短工期或减小工后沉降。
   4.通过模型试验首次系统测试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荷载传递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分布形状基本呈三段直线,桩顶区域承受负摩擦力,中性点约位于L/10处;桩底处桩身轴力很小,即长板.短桩复合地基中的桩可视为纯摩擦桩。
   5.首次完整测试了填筑期间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沉降差、桩顶及桩底剌入量的发展规律,获取了桩-土-褥垫层承载变形机理。测试结果表明在柔性荷载作用下,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桩顶区域存在负摩擦力,加固区沉降以桩底刺入为主。
   6.基于长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与变形性状,采用Boussinesq-Mindlin联合求解法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附加应力,建立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复合层沉降解析计算方法;提出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复合层固结度解析计算方法。
   7.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开展了数值分析研究,系统验证了本文的试验成果与理论分析成果,全面对比塑料排水板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与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性状的差异,并深入研究了搅拌桩长度及置换率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性状的影响作用。
  
作者: 王宏贵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徐林荣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