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论文题名: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关键词: 公共交通;空间可达性;都市区;交通分析区;时空演化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发展逐渐受到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而导致的城市拥堵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分布不均等城市病问题的困扰。城市的科学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而可达性正是分析两者协调发展程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研究对城市生长与发展机理的实证研究和城市规划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可达性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评述,阐述了可达性的定义、内涵及特征,提出了本研究中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在充分考虑了模型理论优势和现实计算可行性后,选择两步移动搜索模型作为本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模型。然后本文应用遥感和GIS方法进行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完成了对南京都市区各个交通分析区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计算,建立了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评价方法,并从教育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设施资源服务四个方面对南京都市区2002、2006、2010年各个交通分析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发展变化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由此提出了提升南京都市区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初步建议与措施。
  研究结论如下:(1)南京都市区2002-2010年间在时间阈值范围内可到达各类设施点的交通分析区数均有所增长,增长最多、最快的阶段是2002-2006年。(2)南京都市区2002-2010年位于中心主城区的交通分析区各类设施点可达性最高,副城次之,外围和边缘新城和新市镇可达性最低。(3)南京都市区2002-2006年各类设施点可达性正向变化的交通分析区较多,且主要位于三大副城以及包括部分新城、新城镇,2006-2010年各类设施点可达性正向变化的小区较少,且主要位于中心主城区。(4)2010年南京都市区各类设施点可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以中心城区交通分析区为核心,向外围和边缘地区逐渐降低的“核心——外围”模式,并呈现不规则环状分布。(5)提升南京都市区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三大副城、都市区外围和边缘新城等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优化其空间分配格局。
作者: 沈天思
专业: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导师: 汤君友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