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相变现象研究
论文题名: 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相变现象研究
关键词: 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交通拥堵;数值模拟;数学模型
摘要: 交通输运能力是制约一个国家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快慢的关键因素,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较高的交运能力可以降低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物资和人力资源更好更便捷的流通。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已是衡量此地区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虽然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对交通改善非常重视且投入了巨资,但是交通拥堵现象还是常有发生,从而成为困扰政府的重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交通拥塞、事故频发和尾气过量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我国为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最快、成绩最突出的五年,不论是交通设施总量、规模,还是运输能力供给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私家车保有量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还是造成了车多路少、道路供不应求的现状,致使在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段,动辄几小时的堵车情形屡见不鲜,每年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人民币。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须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交通流作为一门先进的科学理论,就是要研究城市交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及其成因,以求对交通问题的本质加以理解,来最优化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归根结底,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有计划地开发有限的交通资源,以科学的理论来管理、指导以及控制交通,才是缓解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压力,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交通流理论研究作为二十世纪末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便是由此而产生的,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受到许多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涵盖了流体力学、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理论物理学、应用数学、交通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统计学等等。
   交通流理论研究的宗旨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正确地描述与实测数据相符的交通特性,对其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和理论解析,依靠参数识别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揭示出各种交通流现象的本质特征,为实际的交通规划以及交通管理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并研制出适用的程序和软件包,最终达到能够对交通系统实时监控优化的目的。而且,交通流理论研究除了具有上述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其还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因为,交通系统是由大量离散的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网络中运动而构成的,车辆与车辆及道路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可以将其看做一种自我演化驱动的非线性复杂非平衡系统。对这类系统的运行规律的描述目前还没有严格成熟的基本理论,所以对其研究可以提供一个角度来加深对复杂性科学的认识,并且能够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
   本文作者充分调研了国内外交通流理论的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为符合实际交通状况的二维和一维道路交通元胞自动机模型。并进一步对改进模型做了广泛细致的计算机模拟和理论解析,最终发现和解释了一些新结果,比如新的稳定平衡态和相变现象等。这一系列工作期望可以实现从交通问题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规律认识,而后再次从理论上升到指导实际的城市或高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和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考虑交通灯周期影响的城市交通模型。此模型在二维城市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延长了交通灯的周期,也即红绿灯的持续时间,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除了发现以往模型中已有的平衡态,还发现了以前文献所没有报道过的一种新的中间态,此稳定平衡的中间态由自由流态和阻塞态两部分组成,对应的密度区间介于高速相和低速相的临界相变点附近。并且进一步指出,系统的临界密度与交通灯周期有非单调关系,后者存在使系统通行能力最大化所对应的最优值。最后,我们定性地解释了此自由阻塞分离相的形成和动态稳定性,并用平均场近似方法给出了不同交通灯周期下系统的平均速度与车辆密度关系的理论解,以及系统临界密度与交通灯周期关系的理论解。此解析解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符合的很好,但在较短的交通灯周期条件下显得仍不够精确,我们讨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此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城市中交通灯周期变化对整体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来因地制宜地根据车辆密度情况设计最优的交通灯策略,在不改变城市路网结构的前提下,使得系统中可顺利通行的车辆数目达到最大。
   (二)引入车辆间博弈行为的二维道路交通模型。此模型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实际交通中驾驶员微观心理层面的相互作用。设想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十字路口没有安装交通灯,两交叉方向行驶的车辆又同时试图进入路口时,结果总会有至少一辆车为避免发生相撞和冲突,而停下来让过。这一情形可以用驾驶员的博弈行为来模拟,套用博弈理论的术语,可将驾驶员分为两种状态,一种称为“合作者”,另一种称为“背叛者”。合作者是指当要与另一辆车发生抢道冲突时,此驾驶员会首先选择减速,试图进行“协商”交流而后决定何方先行。而背叛者是指当两车遇到冲突时,不管对方行为如何,自己总是选择加速试图抢先通过。此耦合了博弈行为的模型,模拟时发现了一种近自由流随机相,此相介于完全自由流和堵塞相之间,是系统车辆能达到的一种较高平均速度水平的新平衡态。并且发现系统中如果加入一部分背叛者,反而可能提高临界车辆密度,使交通总体更有效率,如果鼓励和加大背叛者向合作者转变的概率,则可以更好地促进车辆运行通畅。此工作的意义在于,将实际交通中存在的车辆间行为博弈这一微观模型引入到道路交通流建模中,并发现在一定的车辆密度和博弈策略转变概率下,系统的整体平均速度会随着合作者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给现实交通中鼓励驾驶员间多多相互谦让这一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三)基于前车信息速度优化的混合智能交通模型。此模型的建立根植于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高新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实践中所带来的对交通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目前已有在汽车上获得应用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设备搜集道路中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可以根据这一车辆信息,来设计能达到系统最大车流的速度优化模型。基于这一思想,我们提出的模型采用任意车辆前方行驶的若干辆车的车距和速度作为输入参数,以此来分析此智能车允许达到的最大即时速度。此模型的模拟结果同样发现了相变现象的存在,即随着车辆密度的增大,系统的车流量先是线性增大,而后在大于临界密度处开始线性减小至零。并且还发现在智能车和普通手动车混合行驶情况下,道路中的车辆密度如果低于一定阈值,对应于有最优的智能车比例值,其刚好能使系统达到最大车流量,且再增大也不会有所改善。最后,我们还对系统相变时临界密度与智能车视野和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确的理论解析。此工作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车辆信息智能优化车速的混合交通流模型,理论上论证了增加带有智能系统的车辆从而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可行性。另外,还指导我们在进行实际交通规划时,要准确把握系统的运行现状,针对不同情况来设计最有效的策略。
作者: 孙舵
专业: 理论物理
导师: 汪秉宏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