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安徽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
关键词: |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监测点布设;监测分区 |
摘要: | 水土流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时至今日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建设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增强,水土流失核心问题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向开发建设领域转移,因此怎样遏制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就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点布局是监测的基础工作,其合理性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监测点布置规范,监测点布置缺乏理论依据,布置混乱。对于穿越不同地形地貌的高速公路工程而言,水土流失监测点布局更是给监测设计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本文首次以安徽省境内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得出了以下创新和结论: 1.将安徽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等五大地貌区,将高速公路分为主体工程区(路基工程区)、临时弃渣场、取土场区、施工营地区、施工道路区等功能单元,最后整个项目区被分为若干个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相近的各监测分区。本文首次提出以各监测分区土壤侵蚀预测量的权重分配水土流失监测点数;以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主体工程区监测点位。 2.以蚌埠至五河高速公路进行实例分析,将项目区划分为江淮丘陵区、淮北平原区(一级分层)和主体工程区、专项设施改(迁)建区、取土场、临时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道路(二级分层)。以类比工程法预测各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量,依据监测分区的预测量的权重分配水土流失监测点数量,结果显示江淮丘陵区的主体工程区、专项设施改(迁)建区、取土场、临时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道路水土流失监测点个数分别为2、0、1、2、1、1;淮北平原区相应的个数分别为8、1、1、5、2、1。经过实地调查、计算和调整,确定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平原的主体工程区样本单元的长度分别为2m和3m,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监测点位。 |
作者: | 杨忠发 |
专业: | 生态学 |
导师: | 王荣富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安徽农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0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