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乡统筹导向下的农村公路客运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题名: 城乡统筹导向下的农村公路客运发展问题研究
关键词: 城乡统筹;农村公路;客运线路布设;客运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要: 增强城乡之间尤其是农村内部的客运联系,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统筹。论文针对农村尤其是乡(镇)以下级别的公路客运服务水平低、城乡道路客运基本服务差异大的现状,将农村公路客运模式选择、客运秩序、客运线路布设、客运安全、客运站点设置、客运许可证制度、客运补贴政策、客运如何引导农村发展等纳入分析范围,对在城乡统筹导向下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可承担的、可达的、充分可靠的和具有可引导性的农村公路客运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为如何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选择农村客运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和形成的主要结论如下:
   1、论文建立了道路客运与城乡发展互动关系的分析理论、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了城乡统筹导向下农村公路客运协调发展理论方法体系。①运用系统基模理论研究了农村与农村客运、城市与城市客运、城乡发展与道路客运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晰了城乡统筹中重视客运发展的意义。系统基模理论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城乡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②利用递阶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城乡道路客运公共属性和基本服务水平两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我国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我国目前城乡道路客运基本服务存在的显著差异。提出了城乡统筹导向下的农村公路发展的目标,并确定了它的实现途径。
   2、论文基于出行者需求建立了农村公路客运模式结构分析理论。按照效用最大化、出行费用可承担性原则,利用随机效用理论,采用基于个体出行行为分析的非集计模型,建立了基于出行者需求的农村居民出行模式选择行为模型,并对农村居民6种典型出行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费用和距离是影响农村公路客运模式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较好的政策选择应是农村客运近期容许低端低廉的三轮车合法存在,随着出行者需求慢慢由功能性转向舒适性,三轮车会逐步由四轮车代替,从而实现农村客运市场的升级。
   3、论文建立农村公路客运秩序改善模型。利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建立起了农村公路客运系统熵变模型和农村公路客运秩序演变模型,进行了农村公路客运系统的熵变分析和秩序演变过程分析,并运用这两个模型分别对秩序改善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和验证。一致认为逐步取缔非正规客运车辆比直接完全取缔非正规客运车辆而带来秩序改善效果好、矛盾少、可实施性强、可持续性好。
   4、建立了城乡统筹导向下的农村公路客运服务体系优化方法理论。①为提高客运服务的可达性和可承担性,基于紧凑度理论和经营成本分析建立了农村公路客运线路优化方法,并结合算例进行了验证;紧凑度是从通达性角度衡量区域内节点交通联系便利程度的指数,能很好反应线路的可达情况;研究表明,循环线模式在三种模式中交通紧凑度最高,且运营成本最低。②为提高客运服务的可靠性,设计了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审计(RBSA)模式,与其它领域安全审计所不同的是RBSA明确了安全审计的重点是人。③为提高客运服务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在五级客运站之下,再增设一种新型的能满足农村客运最低要求的六级客运站,并设计了六级站的布局和规模;探索了一套适合于农村的新型的客运经营许可与管理制度,以提高经营的灵活性。④为提高客运服务的可承担性,基于经济学原理,从农村公路客运服务的产品属性和外部经济效益等角度,研究了农村公路客运公共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补贴模式,提出了在当前公共财力不够充裕的情况下交叉补贴是最佳补贴模式。
   5、建立了农村公路客运引导农村发展理论。为了提高农村公路客运的可引导性,基于经济势理论提出了以农村公路客运为导向的农村发展模式(即RBOD),借鉴TOD理论和基于提高可达性设计了以农村公路客运站点为中心的农村单元(村庄)建设模式和基于RBOD的村镇体系发展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已在城市有很好的实践,农村公路客运同样可以使分散的村庄集聚起来,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形成强势点,引导农村发展。实证分析表明,RBOD模式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街镇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 张丰焰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周伟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0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