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水中支架吊装体系的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水中支架吊装体系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水中支架吊装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平台钢管桩布设;2)第一系梁及斜撑桩设置;3)第二系梁设置;4)第三系梁及平台板布设;5)立柱布设;6)横联设置;7)拱肋吊装及应力应变观测;8)混凝土灌注;9)吊装体系拆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平台钢管桩与第一系梁、第一系梁与第二系梁、第二系梁与第三系梁、立柱与横联之间的连接均未采用焊接连接,可大幅提升结构体系安装的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本发明拱肋吊装时,利用立柱作为支撑,同步采用汽车吊和卷扬机起吊,可大幅降低现场吊装施工和拱肋定位的难度。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安徽;34
申请人: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学军;彭申凯;钱申春;任杰;刘晓晗;刘要武;徐磊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428485.2
公开号: CN108505449A
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张羽振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I;E01D4/00(2006.01)I;E;E01;E01D;E01D21;E01D4;E01D21/00;E01D4/00
申请人地址: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5号
主权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水中支架吊装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平台钢管桩(1)布设:根据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位置,在水中打设平台钢管桩(1),并在平台钢管桩(1)的外侧设置防撞浮托体(2);2)第一系梁(3)及斜撑桩(4)设置:相邻的平台钢管桩(1)之间设置第一系梁(3),在第一系梁(3)的内侧端部设置斜撑限位板(5),在第一系梁(3)与外侧土体(37)之间设置斜撑桩(4);3)第二系梁(6)设置:平台钢管桩(1)的上部设置高程调节墩(7),并进行高程调节墩(7)顶高程测量,再将第二系梁(6)吊装至高程调节墩(7)的上部,并在第二系梁(6)的下部设置与第一系梁(3)相接的斜撑梁(8);4)第三系梁(9)及平台板(10)布设:先将第三系梁(9)吊装至第二系梁(6)上的第三系梁限位板(11)之间,再测试第三系梁(9)的顶面高程,然后将平台板(10)设于第三系梁(9)顶部,采用限位栓钉(12)将平台板(10)与第三系梁(9)连接牢固;5)立柱(13)布设:先在立柱(13)的底部设置压力分散板(14),顶部设置与卷扬机(15)的吊索一(16)连接的吊环(17),再将立柱(13)吊装至平台板(10)上表面;6)横联(18)设置:在相邻立柱(13)之间设置1~2道横联(18),并使横联(18)上的竖向连接板(19)与立柱(13)通过限位箍板(20)连接,横向连接板(21)与立柱(13)的连接筋板(22)通过筋板螺栓(23)连接;7)拱肋(27)吊装及应力应变观测:在拱肋(27)的拼接处设置连接限位板(24)和辅助定位箍板(25);采用汽车吊(26)的吊索二(38)和卷扬机(15)的吊索一(16)将拱肋(27)吊起后,对拱肋(27)的空间位置进行复核,再采用汽车吊(26)将拱肋(27)吊至辅助定位箍板(25)上,然后将相接的拱肋(27)采用连接限位板(24)进行初步连接;待所有拱肋(27)吊装完成后,进行整体线形测试;在吊装过程中采用应力传感器(39)同步进行结构应力观测;8)混凝土灌注:自两底端部的拱肋(27)上预留的混凝土灌注孔(28)向拱肋(27)内部管腔内同步灌注混凝土,形成管腔混凝土(29),并通过顶部拱肋(27)的观察孔(30)溢浆情况控制混凝土灌注量;待混凝土初凝后,通过观察孔(30)对拱肋(27)进行二次注浆,形成二次注浆体(31);9)吊装体系拆除:拱肋(27)内部混凝土形成强度后,自中间向两端拆除吊装体系,拆除横联(18)时,将吊索(16)与横联(18)连接,采用立柱(13)进行起吊拆除。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