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水泥细度和组成成分对连续刚构桥耐久性及潜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题名: 水泥细度和组成成分对连续刚构桥耐久性及潜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水泥细度;组成成分;耐久性;潜在安全性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梁体连续、墩梁固结,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T型刚构不设支座的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公路、城市桥梁。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投入运营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出现了桥梁跨中下挠过大、箱梁梁体产生裂缝等病害现象,严重的影响了连续刚构桥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本文依托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水泥细度与组成成分对桥梁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对策研究(2009318000033)》开展水泥细度与组成成分对连续刚构桥的耐久性和潜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目的在于从连续刚构桥的材料角度为解决连续刚构桥的病害问题提供新的办法,提出适合连续刚构桥使用的水泥细度及组成成分的指标,从而提高桥梁的耐久性与潜在安全性。同时,对其它桥梁建设中使用的水泥要求也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月前使用于连续刚构桥的高比表面积、高C3S含量的水泥对于实现桥梁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增长;对混凝土水化热、收缩,徐变都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劣化。单一的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指标不能全面的衡量混凝土的性能,不能反映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及抗裂性能。连续刚构桥应使用较小的比表面积,较低C3S含量及较高C2S含量的中热水泥,有利于实现混凝土后期强度持续增长,有利于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保持和提高,有利于抑制箱梁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控制跨中下挠过大的问题。
   论文对连续刚构桥混凝土如何进行施工养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连续刚构桥的混凝土施工养护应该贯穿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到浇筑后的养生的全过程”的思想,提出应该使用中热水泥及合理的水灰比,推荐了水泥和混凝土配合比优劣的实验评价方法,提出了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办法和适宜的拆模时间。
   论文建议连续刚构桥的水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执行更加严格的水泥质量检验标准,提出了连续刚构桥用水泥比表面积和组成成分的推荐指标。
作者: 汤诞
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导师: 钟明全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0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